出国留学 国际班备受追捧但办学质量良莠不齐
国际班备受追捧 ,取缔身份暧昧的“擦边球”模式
我们看到,几乎是从公立学校国际部的诞生之初,就始终伴随着质疑声声,其中,尤以收费过高并缺乏监管、质量难以保证,以及是否占用公用资源最为突出和强烈。
据记者了解,以北京市政协委员籍之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已经连续多年提出“公办中学不应该举办国际班”。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公办中学举办国际班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公办学校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支持,是所有纳税人的付出,应该完成正常的中学教学计划,不应该举办国际班。学生的多种升学需求,应该由民办教育机构承担,而不应该由公办学校承担。
对于这种观点,不少学生和家长也表示赞同,广西某高中的学生家长徐先生就认为,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资源发展国际班,占用了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资源,“很多高中都开设国际班,原本计划招600人,假如有80人去了国际班,原来这80个学位给谁呢?是否会产生寻租的可能呢?”
而对于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某高中国际部负责人强调,“国际班收费与普通高中的收费不一样,不存在挤占资源问题。”还有学者认为,“高中阶段已经不是义务教育,责任不是普及,而是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国际部和国际班正是多样化办学的体现。所谓挤占公共资源的说法,这些学生已经通过高学费进行了补偿。”
针对日益浓厚的高中引入“国际课程”热,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上的观点值得肯定,他强调,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教育国际化绝非留学预科化。公办示范性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不应成为留学“预科班”。对公办学校而言,应该着重考虑的不是招到多少个学生,收多少学费,而是应该思考通过国际班如何真正提升教育的国际化,从而对课程改革产生“鲇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