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烂尾楼 用房子换30公斤大米
有“脱北者”称,为了活下去,将房子换了30公斤大米,到底是房子便宜还是大米太贵呢?如此经济条件下,即便有了摩天大楼,又有谁有钱去装修呢?
近日有报道称,朝鲜2009年启动的十万住宅计划已经全面停工,给人民擘画的美好住宅成为烂尾工程,4年前响应劳动党号召拆迁的居民依然要继续寄人篱下。
当年金正日的政绩工程“烂”在了金正恩手中,最失望的莫过于十万住宅计划的未来住户们,同时受伤的还有劳动党的可信度以及朝鲜的国民经济。
2010年10月,朝鲜《劳动新闻》还在报道,金正恩陪同金正日视察平壤市内街道,金正日要求十万住宅计划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一工程本是金正日献给金日成百年诞辰并开启“强盛大国之路”的政绩工程,遗憾的是,2011年底金正日去世。
金正恩上台之后,朝鲜的主要精力用于核武开发,又值金日成百年诞辰,大量的资金用于纪念活动。十万住宅计划在开工之后便面临着建材、电力短缺,进展缓慢。最终,金正恩放弃了这一工程,而是从其他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改善人民生活,比如建造公园、娱乐、体育等设施,这些看得见的工程,要比继续前任的十万住宅计划更给金正恩长脸。
不过,金正恩停止这一工程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即便工程不变成烂尾楼,也不一定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朝鲜的城市化是一个政治动员的过程,十万住宅计划首先是政绩工程,其次才是民生工程。住宅建设并不仅仅是建造高楼,而是居民生活系统的全面升级,建造大楼只是最基本的一小步,还需要装修、煤气、电力、供暖、排水等配套设施,若没有这些,那大楼不过是钢筋水泥的怪物。
平壤的城市人口规模并不大,建设用地并不稀缺,但是朝鲜却极力建造摩天大楼,政治压倒经济的结果,是烂尾楼或者不实用的建筑涌现,甚至出现了全世界闻名的烂尾楼“柳京饭店”——为了超过韩国在新加坡投资建设的103层饭店,上个世纪80年代朝鲜开始建造105层的柳京饭店,将近30年了,这个饭店还在建造之中。
朝鲜缺少能源,电力供给严重不足,如此条件还积极建高楼,只能以“穷折腾”来形容。朝鲜依然贫穷,多数人衣食堪忧,住房的需求其实不是很高。有“脱北者”称,为了活下去,将房子换了30公斤大米,到底是房子便宜还是大米太贵呢?如此经济条件下,即便有了摩天大楼,又有谁有钱去装修呢?
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几十层的高楼怎么上去呢?如果没有电梯或者经常停电,住在20层楼,每天都是要上下楼“锻炼身体”,的确很难幸福起来。还有供暖的问题,电力尚难供给,很难想象朝鲜会有足够的煤炭去供暖。去年朝鲜发射卫星的现场,金正恩在室内身着大衣,可见朝鲜的供暖情况。
在指令经济体系之中,价格的发现功能受到严重的限制,生产的决策完全取决于领导人意志,尤其是最高领导人的喜怒哀乐。如果完全由长官意志来主宰生产,那么这种经济体系会很快崩溃,这反而刺激了“黑市经济”和民众的生存智慧:如果没有玻璃,便用塑料纸,没有供暖便烧柴取暖,没有电梯便用绳索吊菜篮子。在朝鲜的高楼大厦的内部存在着一种不足外人道的另类秩序。
前往朝鲜旅游的游客们不能带高倍的相机,履行的路线也是规定好的,这些路线的安排已经经过多次实验,在肉眼视力所及,朝鲜建筑的真面目难以看清。不过还是有游客以高倍相机抓拍到朝鲜居民以塑料纸糊窗户的镜头,还有楼房上的烟筒(为取暖所用)。
平壤是一个由政府大楼、涉外饭店、住宅楼组成的钢筋水泥森林,这里缺少商业地产和地摊的活力,没有市场的滋润,城市总是缺少色彩与生机。房屋的装修、家具和家电都是不小的开支,而这些是高楼大厦必要的装饰。一个朋友在中朝边界采访了解到,有中国人家中存有几十台旧电视,因为对岸的朝鲜人民很需要在中国几乎已经淘汰的电视机。
与不成秩序的房屋建筑业相比,平壤的纪念碑产业却“生机勃勃”,属于部级单位的万寿台创造社,差不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工厂。它不仅向非洲诸国出口纪念碑,也为德国等发达国家生产雕像,朝鲜可以帮助这些国家修复20世纪的一些建筑,换句话说,朝鲜的雕像设计理念与现代世界相差100年左右。万寿台创造社的成功源于遍布朝鲜各地的领袖塑像、纪念碑,纪念雕像技师已经成为朝鲜的“熟练工种”,无论在质量还是价格上都有了全球竞争力,唯一不足的是,无论欧洲人还是非洲人经过万寿台创造社工人之手都长得像朝鲜人。
一个与市场关联度低的产业可以在朝鲜发展起来,比如核弹、纪念碑,而住宅这种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在朝鲜很难发展起来。雄伟的纪念碑与粗陋的住宅之间的反差似乎说明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