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国OFFER季来临,留学生如何选择?
首先,大部分同学都只会看什么英国泰晤士报、卫报的排名,而国内的中介更是只会拿几份报纸去忽悠大家付钱或者选择和他们有金钱关系的院校,一步不慎的选择很有可能导致童鞋们毁掉前程。
毕竟几十万的留学费用不是小数目,若被中介的三言两语高价诱骗去读了冷门学校或专业,该会有多亏!
关于出国留学,大家首先要把自己的目的和逻辑理清。大致上各位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毕业后找份好的工作,或者说去镀金,让自己的社会地位能在未来有进一步的提高。而要达到这个层次,毕业院校是各位必不可少的硬件。
特别是当代社会,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新加坡,在商业世界里,两个陌生人第一次互相问好的时候,总会问及“你是什么大学毕业”这个问题,并据此判断你的底气如何以及是否还有进一步接触下去的必要。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位毕业后的去留决定。为什么?如果各位有幸拿到英国Group 5(牛津、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OFFER,各位可以毫不犹豫地接受,因为该五大名校无论从校友的规模和质量都比Group 5外的大学都要好,不论英国本土还是回到中国。
但是,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拿到Group 5以外的院校的OFFER,这样的情况,选校难度就加大了。
原因很简单:Group 5以外的前30大学,只要是那些什么罗素集团或者什么数字集团,对大家求职的敲门砖硬度差别不大。但硬是要区分的话,我也找了几个参数:
1、英国人心目中的评分;
2、中国人校友的规模;
3、业界的关系;
4、学术领域的贡献(有个别大学在某些学术领域领先传统Group 5一大截的)。
下面具体分析:
1、有几所大学在英国人心目中是比较好的,例如杜伦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爱丁堡大学。
因为这些大学在英国的历史比较悠久,你所投公司的CEO或者年纪比较老的高层就很可能从这些老名校出来,他们的毕业时间可能是上世纪60到70年代,他们一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很受英国企业青睐。
而很多近几十年才创办的大学那时候根本还是些技术大专,如果你不是老名校毕业,怎么能拼过现在老名校的毕业生?
那些老校友CEO更情愿把机会给自己的小师弟和小师妹。但这只适合那些想在英国企业求职的同学,因为一旦回国的话,国内的世界又变回看那几份报纸的排名和国内校友的规模。
2、如果各位有决心一毕业就回国工作的话,因为国内注重报纸上的大学排名,前30的大学毕业生要进国内的外资是小菜一碟。
若再有家人的关系,进入在英国压根儿不敢想的牛企,在中国也可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从长远来说,各位应该看看那些院校的中国校友规模如何。因为回国后,在职场里,校友的connection往往成为生意成败的关键。
而中国人比较多的英国大学,诸如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南安普顿大学等,现在国内的校友关系可能还不十分明显,但几年后情况就会渐渐突显了。
除了上说的两个主要因素外,第三个因素就是你学校和产业的联系,因为,各位毕业的目的也是想找份好工作嘛。
牛津、剑桥我就不说了,那两个学校基本是什么产业都通吃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
那么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经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呢?先说说伦敦的金融业吧,我个人觉得(通过和不同银行的同行打交道和透过不少专业渠道了解后),帝国理工和伦敦大学学院占领了伦敦的金融业和咨询业大机构的关系网。
其实,理工科味道很重,而现代金融业是非常钟情于招聘数理背景及逻辑较强的人。现在伦敦金融和咨询业的中层基本是由这两所大学占主导。
IC的毕业生一般是投行最喜欢的,逻辑好、能吃苦、勤奋的IC学生因为对金融业的薪酬向往再加上只有工科背景,对于金融业,很多刚开始都是没有什么背景的学生,他们很多像一块海绵,吸收新知识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有很多向往投行职业生涯的IC学生,还没有毕业懂的东西比一个G5外读金融专业的学生懂的还要多,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了解。
但这也是因为地缘优势,每天都有不同投行的招聘演讲,那个频率甚至比牛剑还高,但很遗憾,欧美的投行中高层来自IC人数会大幅减少,原因很多:厌倦银行业,自己创业或者跳去亚洲当中高层了。
至于伦敦大学学院,情况和IC大致相同,但感觉UCL的毕业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比IC的毕业生好很多,所以,UCL的校友是我见过除牛剑外,欧美金融业底层、中层和高层都分布平均的学校,总会有几个在身边。
而LSE相对前两个学校比较偏文科(LSE的Financial Mathematics专业招生数量相当于中国的熊猫数量),但由于主要是研究社会科学,名字在金融业和咨询业也比较响亮,无奈学校招的学生人数并不多,所以,中层从LSE毕业的比前两所的相对少一点,但因为LSE的名字十分被美国企业青睐,很早以前就有很多老美来英国留学,除了牛剑外首选便是LSE,而这批老美回自己国家后,也相当于我们国家十几年前对留学生十分渴求的原因(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国视欧洲为新兴市场),且英国向来都有严谨学风的美誉,他们很容易在美国找到金融业的工作(。加上二战时,一大批欧洲难民逃难到美国后成为金融大鳄(索罗斯就是LSE其中一枚名校友)发展至今,LSE老美校友规模在美系银行中高层是很常见的。)
又因为现在越来越多老美银行收购欧系银行,甚至在欧洲主场逼得一些老掉牙的投行市场急剧萎缩,所以,LSE毕业老美外派伦敦的银行高层也很常见。当然LSE与政界的底蕴是IC和UCL比不上的。
再来说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这样说吧,KCL有很好的导师,也有很好的社会资源,但由于KCL的校友实在太少,每个产业会有几个很出名的,但是平均值是比不上前三所的,但不少KCL的本科生如果想冲进金融业,一般都会申请前三所的硕士读,然后很容易被录取,可能因为是同为伦敦大学的学院吧。
而且KCL的名字一般在London Based的企业的校友网也很庞大的,KCL的毕业生在伦敦找工作绝对比其他非伦敦学校毕业的同学容易(当然牛剑除外)。
但不得不提的是,KCL的法律专业不比LSE和UCL差,可以说在伦敦大学的法律专业都不相伯仲,硬要分的话,就可能仅仅因为学校本身的名声(这还包括Queen Mary,Berkbeck还有SOAS的法律专业)),我提到法律专业因为如果你是修商法的话,进金融业的机会非常大。
最后,再简单地说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和皇家霍洛威大学:SOAS是非常出名的研究亚洲和非洲领域的大学,如果你想进汇丰、南非标准银行,你会很容易被他们的HR选中去面试,甚至如果你申请一些银行专门负责亚洲和非洲业务的部门职位,也非常受到青睐。
SOAS在亚非的政界关系和LSE可以比一下。Queen Mary,从金融业就业的角度来看,选IT和商法是最快的捷径。最后是Royal Holloway,这个学院出名的是富二代聚集的地方,别以为富二代就一定是颓废的象征,我很多富二代朋友其实也很努力,而且他们很多都拿到伦敦投行的面试,因为银行业压根就是一个靠关系吃饭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