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中国对归国留学人员,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海归,一向有被重视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位海归,还要从出生于19世纪初的容闳说起。他在1847年被美国传教士布朗从澳门带往美国就读,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同年11月回国。留学大开眼界的容闳,一心希望积弱落后的祖国能尽快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1863年,他以“兴建机器厂”作为中国“最有益、最重要的事业”,向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进言。于是,曾国藩荐聘他赴美为筹建中的江南制造局采购最新的机械设备,使该局成为我国近代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军工企业,我国近代工业由此起步。
此后,容闳正式提出了选派幼童出洋留学的建议,在曾国藩、李鸿章支持下,才有了“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就这样,中国最早的一批官派留学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有一个集体的名字,叫做"留美幼童"。"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就是其中一员。
20世纪初,更是流行着"西洋镀金,东洋镀银"的说法。“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让中国大量有志之士远赴海外留学,其中包括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等人,这一批海归使得中国不管在政治制度还是文化、经济上都迎来开天辟地的新变化。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海归们更是为中国经济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据了解,近在北京的中关村,就有33家留学生创业园,15000名海归创业,海归创办的企业超过了6000家。30年间,李彦宏创立了百度,田溯宁、丁健创立了亚信,邓中翰研制了“中国芯”……一大批由海归领衔的企业在此崛起,引领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蓝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67.9%的海归从国外带回了技术。所带技术中,75.9%为世界领先,22.9%为国内领先。海归创业成功者70%是在高科技领域。
在2010年底,据统计,海外归国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科技企业的重要支柱。目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中,80%是由海归创办的,总市值超过300亿美元。
在2011年8月,抗癌新药凯美纳上市,成为世界第三个靶向抗癌药,并被誉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而研发凯美纳的丁列明团队,就是一个尖端人才聚集的海归团队。曾任美中医药协会主席的张翰承已在美国20多年,看了中国媒体报道的《丁列明团队的"中国梦"》后,再也按捺不住回国创业的激情。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方面一直处于流失大于引进的逆差状态。按照华尔街日报2010年的统计,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中国是最高的,达到92%,而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如台湾、韩国、日本都在50%以下。截至2011年,我国仍有140多万留学生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