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 美国高校是怎么迎接新生?
眼下,国内各高校陆续迎来了新生报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带来的不只是学习内容、方法的变化,还有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高校帮助新生尽快适应这些变化,将为他们整个大学生活甚至一生带来很大影响。然而,对于大多数国内高校来说,大学的新生教育,目前还仅仅局限于拉个横幅、摆个摊位、开个迎新会这些简单的“表面文章”。 在这方面,美国高校的一些传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高校的Orientation意为“新生向导”,就相当于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实施得早的从高中阶段开始,但通常是在新生入校时。它被视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起点,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注册率、留生率(不转学不退学学生的比例)和学生满意度。
生源竞争催生“向导课”
早在1888年,波士顿大学就为新生开设了“导向日”(Orientation Day), 以帮助新生做好定位。20 世纪初,美国一些高校开设了可获学分的“学院生活课程”(The College Life Course),主要由学术委员会通过演讲和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大学生涯进行教育和引导。当时大多数课程主要关注学生对环境的“转换与调适”,部分也关注学生将要经历的“学术经验”。
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高校面临适龄入学人数下降、大龄学生增多的局势,“新生向导”的开展和成效直接影响到留生率和学生满意度,事关学校的“生死存亡”,因而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较以往的进展体现在
项目的时间拉长,从一天扩至5天到10天;
项目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扩至学生父母及家庭成员;
项目的承担者不仅是专门的项目老师,学生干部也参与其中,帮助新生熟悉与适应环境。
20世纪90年代,数据库、视频会议、数据管理系统、因特网等技术的引入和开发,使“新生向导”活动进一步发展。
第一波攻势4月“打响”
美国高校“新生向导”模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安排在4月的入学前模式(The Pre-enrollment Model),安排在第一学期前期的新生周模式(The Freshman Week Model),以及安排在第一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新生课程模式(The Freshman Course Model),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往往可以联合采用。
为了争夺生源,美国部分高校把“新生向导”提前到入学前的4月进行(4月30日是决定接受录取的最后日期)。既面向已录取的学生,又面向那些决心未定、忙于择校的生源;既针对新生本人,又针对其家庭成员。
形式从大规模的校园参观,到小型的团体会议。内容包括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服务,帮助学生进行学术和生活方面的调适,提供与教师、员工、老生的谈话,提出专业选择和第一学期/学年课程的建议等。由于项目启动早,学生可以及早体验大学生活,消除择校的迷茫,还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作为战略性招生计划的一部分,入学前的“新生向导”是学校对外宣传和吸引学生入学的手段之一。
在这期间,高年级学生会带领新生熟悉校园环境,包括如何用餐、如何使用洗衣机、如何在图书馆下载打印文件,甚至还会带新生到教学楼“踩点”。
开学前一周先办“新生周”
“新生周”是美国高校最主要的“新生向导”模式。被美国高校录取的学生,除收到从学校寄来的“套餐”外(包含时间安排、课程介绍、学院概况、学校概况、导师介绍等相关信息),通常会被邀请在正式开学前到校参加一个重要活动,即“新生周”。
“新生周”既有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有学生会、院系组织的活动,学校和学生会的活动偏重生活,院系的活动偏重学业,内容无微不至:作为新生咨询顾问(First-year Advisory Counselor)的高年级学生将带领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丰富的社团活动可供新生自由选择,有为热爱艺术的新生提供的艺术活动,为热衷户外运动的新生提供的户外活动,还有要求国际留学生参加的留学生活动;残障事务办公室(Disability Office)会针对残障学生,专门组织“向导”活动;除校长的“官方”讲话和致辞外,新生还可以在同学业导师(Academic Advisor)的自由谈话中具体了解到如何使用选课系统,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合理安排第一个学期的课程,以及将来的专业选择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在“新生周”上结交的校友和老师,可能成为大学时代乃至一生中最亲近的朋友。
专门帮学生发展批判思维
美国高校传统的新生课程模式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必需的学术和社会环境、发展批判性思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设的新生讲座(Freshman Seminar)是今天美国大、小院校中运用最为普遍的环境熟悉与适应项目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指导、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等,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这样的入学教育课程更为系统,因此能为新生提供较多内容和较长时间的指导。
教师高年级学生都参加
美国高校最初的“新生向导”一般只由学生事务专员(staff)来承担, 随着项目对学术的关注越来越重,教师(faculty)也开始参与进来。另外, 高年级学生也是重要的组织者,同学生事务专员和教师一起构成实施该项目的庞大团队,并由专职或兼职的项目负责人领导,直接向资深学生事务领导(SSAO,Senior Student Affairs Officer)汇报。项目负责人被赋予能够按教育目的计划、执行相应活动的职权,同时对其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必须具备对学生成长和发展问题的敏锐观察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以及与多部门合作共事的能力;在院校间有很高的威信,能处理复杂事务,既沉稳冷静又富有激情。美国“新生向导”活动全员参与的特点,使其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美国高校对“新生向导”活动还有一整套的追踪评价体系,包括注册率、留生率、住宿信息、学生家庭信息等,项目评价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目标、任务、内容与组织等。追踪评价的经验和教训将作为来年工作的借鉴。
专家点评
让学生成为迎新活动的主导
新生教育是目前国内外的大学都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指用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帮助新生更快地了解学校环境,适应大学生活。但是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国内和国外的大学在新生教育的组织形式上有一些区别。比如说,我之前任职的哥伦比亚大学,迎新活动虽然是由学校组织的,但是学校只是提供迎新的条件,具体做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人其实都是学生。相比之下,国内高校迎新活动的校方主导色彩比较浓厚,往往是学生处、团委老师或学生干部来筹划安排。普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无法得到足够的锻炼。
哥伦比亚大学的新生教育的准备工作从春季学期就开始了。学校的学生事务办公室会公开招聘有意愿担任迎新工作者的学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获得为新生服务的资格的,就像找工作一样,大家要通过面试。这从头到尾的一套流程,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验,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来说,这有点像为将来找工作开始练兵。
哥伦比亚大学在迎新工作上投入的预算达数十万美金,包括租用场地、安排活动等各方面的费用。美国的迎新有个特色,就是把新生家长、亲友也看作是重要的服务对象。在安排各种活动时,会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因为家长送孩子来上大学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一方面要离开孩子了,对孩子不放心;另一方面,孩子都去参加新生活动了,撇下老爸老妈没人管。因此美国的学校专门给家长安排了各种活动,比如参观校园、请家长在学校餐厅吃饭、请家长去听课等等。这样的话,家长就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能有个大致的了解,也有利于今后他们与子女之间的沟通。这一点目前国内大学还没有做得很到位。
多元化和国际化是迎新工作的重要方面。美国的大学会花很多时间专门用于留学生和少数族裔学生的迎新,让他们尽快融入本国学生群体,同时也让本国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国内大学的情况有点不同,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住宿。这样的安排可能对多元化和国际化不是特别有利。
“迎新周”是新生到校的第一个星期,学校所有的部门都尽可能为他们安排了各种活动,时间很紧张,效果也有限,新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化所有的信息。后来哥伦比亚大学就开始对此进行改革:迎新不再是“迎新周”的事,而是把迎新工作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做。美国大学把这个叫做First Year Experience(第一年体验),是一个整年的计划。比如说一个学生刚到纽约来上大学,你得告诉他哪里有超市,哪里有书店,哪里有博物馆等,帮助他全面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这些工作在一个星期内不可能完成,于是学校就将此扩展到一年的时间,在学期中间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从社会生活、学术生活到学生的心理成长都可能涉及。此外,美国有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会对大一新生做适应性调查,了解他们在第一年的适应和发展情况;甚至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学生在大学第一年的经验对他的四年大学生活和今后成长的影响。
我对国内高校的迎新工作的建议就是:尽可能让学生来做更多工作,他们比学校老师想象的要能干得多。比如,学生能设计很多很有创意的节目, 这些是老师做不到的。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刚进校门的新生,需要什么帮助,只有“过来人”才最清楚。同时,新生进大学的第一课,就是观察和体验前来迎新的高年级学生是如何为自己服务的。由学生主导的迎新,对于在校生和新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和体验过程。
作者简介:程星,麦可思学术顾问,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分管外事的协理副校长。此前在美国多所大学担任高校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20年,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办公室执行主任、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助理院长,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其他任职单位包括加州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等。
点击查看更多与《美国留学 美国高校是怎么迎接新生?》相关的文章>> 2012-09-01· “野鸡大学”美国泛滥 我国成主要生源 2012-08-31· FBI将新增中文特工 普通话成新标准 2012-08-31· 美国留学 申请研究生需要考托福吗? 2012-08-31· 美国留学 关于广告教育专业的介绍 2012-08-31· 过半留美华学生选择回国 美国人才市场面临新挑战 2012-08-31· 美国大纽约区华人教育基金会由八名华裔获得 2012-08-31· 福布斯公布2012年名人收入榜 奥普拉再次夺冠 2012-08-31· 美国留学 UCLA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教你如何捞钱 2012-08-31· 美国留学 关于如何申请“工业工程(IndustryEngineering)” 2012-08-31· 武汉中学生在美游玩丢钱包 40天后被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