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热门生物学专业的最新介绍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这句名言由我国生物学专家叫响后,已经被广为传颂。的确,上世纪末生物学欣欣向荣、发展迅猛,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给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带来革命,经济、社会效益不可预测。著名的克隆技术、基因组计划更是为解开人类生老病死的密码投来一线曙光。以尖端物理学发展为龙头的20世纪过去后,生物学在21世纪会否占尽风骚?笔者将从美国近几年就业情况、留学生选择专业的角度,做一解析。 从眼前就业看,“想说爱你不容易”
带着无限光环走入21世纪的生物学,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看有点黯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6年发布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35岁以下从业人员,生物相关的行业平均工资(4.38万美元)仅为计算机等热门领域(8.42万美元)的一半。而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调查了80个学士、40个硕士和23个博士专业后发现,生物/生命科学以年收入4.39万美元,仅略高于英语文学,位列倒数第二。
另外,美国《科学家》杂志撰文指出,美国博士生在获得学位5年后,通常有22%的毕业生可以找到终身教授职位,但生物博士,在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能够找到终身教授的生物博士,已经从25%降至15%。即便是这些幸运儿,在找到正式教职前,通常都需要4-6年的博士后训练。在笔者身边,不乏生物学博士后10年仍未“出站”的案例。
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物学的发展使笔者想起“MEMS泡沫”,MEMS即“微机电系统”。20世纪末,随着微加工的发展,人们看到了MEMS技术的美好明天,一夜间,微型飞行器、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展开。然而因为难以产业化,热钱投入没有有效回报,MEMS泡沫破灭。
相比之下生物学幸运得多,它在食品工业、医药、农业等很多领域贡献卓著,但和MEMS一样,很多生物学专业面临需要长期投入,但回报微弱的尴尬境地,这就导致在全球经济危机来临之际,生物学首当其冲地被人冷落。所以,从就业角度看,盲目跟风投身生物学,并无益处。
从学科设置看,化学是生物学的“地基”
生物学,其实是一门以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主的学科。早期生物学是按类群划分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分科细致,大家倾向于按属性、特征或者生命过程来划分生物学,比如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发育学、胚胎学、生态学等。另外,生命活动着眼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化与传递,以至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交叉学科应运而生。
对于有志于投身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化学不失为“打地基”的过程,因为它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此外,医学、数学、力学、甚至计算机方面的背景都对生物学领域研究有积极帮助。此外,大学生参加研究项目、实验和发表论文,都将成为生物学研究生申请的敲门砖。
留学申请者除了具备相应学科基础外,需要认识到的是,这是一个需大量时间投入、进行反复实验的学科,往往离不开坚韧的性格。申请人不妨有目的地塑造个性,加深对生物科学的理解。
从投资回报看,工作越久,收入越丰厚
在认识到选择生物学专业面临的挑战之后,也应该了解它带来的机遇。首先,选择生物学有客观的长期收益,从业越久,收获越丰厚。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统计数据,年龄50岁雇员的平均工资,生物专业与计算机、金融专业旗鼓相当,甚至略有超出。
另外,生物学有其他一些学科不具备的优势。首先,生物是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亚裔学子的传统优势,美国学生一般不会竞争、也竞争不过。其次,生物学大量实验和工作交由研究生和博士后完成,相对来说更容易拿到研究助理等职位的奖学金。再次,某些生物学专业很容易出论文成果,一些朋友发表论文的速度比写博客还快,令人羡慕。最后,生物学是尖端科技,在美国找工作和解决身份时,会有一定政策倾斜。这些都是中国留学生值得考虑的因素。
从选校、选专业看,交叉学科不容错过
关于选校,中国学生多有名校情结,非常青藤不读,这对生物学却未必适用。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及专业排名中,位列前30的学校如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等,论综合排名都在100名开外。由此看来,对于生物学专业,不应图学校虚名,应该重实际、重专业排名,以便奠定日后在业内的地位。
关于选专业,大致可以从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专业和跨学科专业三方面分别对待。希望走教职路线,对生物学充满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而若以就职于企业界为目标,应选择侧重应用。
另外,同学们可别忽视一些有意思的交叉学科,比如生物统计专业,它是利用概率论和随机分析的统计学模型,分析生物领域的数据,辅助生物学研究。这些专业使用跨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求职道路上多了一个选择。据悉,生物统计学的学生在咨询公司的心理统计、教育统计、计量经济方面就是“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