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关于借钱这种事
赴英国留学,日常生活中常常买东买西,有时一时手紧,突然缺个百八十块钱熬不到下个月开工资,上哪儿找补是个很头痛的事。
特别是家无隔夜粮的低收入家庭,或者收入并不算低,但月月花个底儿掉、发薪前的周末都不敢上酒吧的小青年,突然一项“计划外”开支,车胎爆了、下水道堵了、给朋友过生日,虽然不过百八十块钱,却是一分钱难道英雄汉。
这要在中国,朋友同事、父母亲戚,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可在英国,开口向熟人朋友亲戚借钱?不敢说没有,绝对不寻常。我在英国生活了近20年,只被借过一次,还是个中国同胞。
“合法高利贷”
找银行?这点小钱你都没法开口。即便是同意借你,等银行四平八稳的把你的信誉调查清楚了、无数的表格填完,黄瓜菜都凉了。
要么透支,等着挨重罚,或找地下钱庄,冒险找放高利贷的“老大”…
当然,还可以找“发薪日代贷款”(Payday loans)公司。所谓“发薪日贷款”,就是把还款日期与借款者下一次领薪的日子绑在一起,payday(发薪日)一到,债主就把钱从借贷者的账上提走了。
这类小笔现金借贷公司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快”字。英国最大的payday loan公司,“旺家”(Wonga)声称,在接到申请后,可以在数十秒钟之内决定是否借贷,一旦同意贷款,现金可以在15分钟之内打到你的账户上。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恭候,一笔现金救急,payday loan对一些人的吸引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便利”当然是有代价的,而且代价很高。Payday loan的利息平均高达3000%-4000%左右。但之所以称它为“合法高利贷”,是因为放高利贷属黑社会性质,在英国是非法的。但是,经营“发薪日贷款”,却是合法的,都要经过英国商业监管机构OFT发照核准。Payday loan公司说,4000%的利息乍一看让人眼晕,但这有点误导,因为它指的是年息,而payday loan短则几天,最多一个月就还款。
比如,最大的payday loan公司之一,“钱庄”(Money Shop),100英镑借一个月利息29.99;“旺家”100英镑一个月收利息37.15。虽然仍高的吓人,但比银行透支,遭罚款并降低信誉,或向亲戚朋友开口,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限制“驴打滚”
一场旷世的经济危机给Payday loan 公司送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户。经济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有120万人从这类公司借贷了410万笔贷款。到2012年,英国商业监管机构OFT说,payday loan的贷款额度超过180亿英镑。180个亿!
英国高街上,生意萧条、店铺关张,风景这边独好,payday loan公司超过240家,高街门脸超过2000间,网上公司更多。
然而,“发薪日借贷”的火爆却让上至首相、坎特伯雷大主教,下至慈善机构、社区领导们非常不安。说“不安”是客气,这类公司简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英国商业监管机构OFT最新的报告说,“发薪日贷款”存在“普遍的”和“很深的”问题,亟待规范。本周二(11月5日),英国议会商业特别委员会将这个行业的老大们“提”到议会“过堂”,让他们说清楚。
他们被批评不负责任、贪婪嗜血,把弱势群体当成猎物。
问题的根本不在“借”,而在“还”。如果按约定的期限、10天半个月或一个月还款,虽然利息很高,但比银行透支还是划算的。
如果到期没钱还,原借款数额连本带息“滚”到下一个发薪日。一旦陷入“驴打滚”,一笔很小的债款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
而payday loan的“直截了当、轻而易举”,对借款者的还款能力不“深究苛求”,让许多人“忘乎所以”,低估了风险。仨瓜俩枣的,发工资时还上不就得了?毫无知觉中就掉入了一个可能是毁灭性的陷阱。
OFT建议尽快出台法规限制“驴打滚”的次数,将允许欠款“滚”到下一个发薪日的次数限制在两次甚至一次。另外,也应该禁止“骑驴找驴”,即禁止从多家Payday loan 公司同时借贷,拆东墙补西墙。
集体信用社
Payday loan公司则直含冤,说他们被妖魔化了,简直是好心当成驴肝肺。它们说,他们填补了金融借贷市场的一个空白。payday loan 是雪中送炭,帮助人们度过难关,避免陷入长期债务。
需求决定市场。要抗拒“合法高利贷”,就要有其它选择。其实,其它选择还真有,就是非营利性的“集体信用社”(credit union s)。
所谓“集体信用社”,即它是会员自己拥有的互助信贷。它以社区、教区、工会或工厂企业为单位发展会员。会员入会时先要存款,并鼓励继续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会员借款时,最高利息限制在2%。借款500英镑,借六个月,还款时利息不过才36英镑,比起“合法高利贷”显然划算得多。
坎特伯雷大主教呼吁教会应该介入,大力发展“集体信用社”。政府计划拨款36000万英镑,将“集体性用社”的会员发展到200万。
但“集体信用社”的非营利性质使它的效率和服务与payday loan公司相比处于劣势。更关键的是,它强调的是“未雨绸缪”,存钱防变。对于不精打细算、过今天不想明天的人来说,想起“集体信用社”的时候恐怕已经晚了。
或许,还有“第三条道路”,借鉴中国文化,向亲戚朋友开口,别不好意思。
英国留学推荐:
英国留学:日常生活物价介绍
英国留学:租房前需顾虑的因素
英国留学:打工须知的法律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