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在加拿大如何租房
漂洋过海的来到大洋彼岸,最简单的事是要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在疲惫、失落、悲观、沮丧的时候,一个温暖的家可以让你休息,让你发泄,让你平静,让你振作。中国人讲究归宿感,省吃俭用也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而落地即能够拥有自己的房产那只是少数富有阶层的追求,对大多数新移民来说,最现实的做法就是租个房子先站稳脚跟再说。
这租房子可是很有讲究的。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具体要求的侧重点不同,每个人的租房标准有着很大区别。比如说有人喜欢公寓,水气电的使用不受约束,有人就喜欢租HOUSE,出行方便没有合同的限制。有人宁愿多花点钱也要独厨独厕,就为享受自由,有人就专挑设备伙着用的,省钱是一方面,有时还为图个热闹。还有对于地点的选择也很讲究,比如离公车站多远,购物是否方便,中国人尤其要思量离华人超市是否方便,家里有孩子的还要考虑附近是否有学校等等。
从登陆一直到自己买房子为止,我长期租住的都是HOUSE。对于公寓房也动过心思,可朋友跟我说,普通公寓房什么都好,就是洗衣服很麻烦,有时他在洗衣房看到一些人把脏袜子还有旅游鞋什么的都统统扔到洗衣机里一通狂绞,心里感觉很不舒服,他说要么你就租那种带有洗衣机的高级公寓,当然租金也很贵的。由于自己出生于医生世家,对于卫生的要求比一般人要严格一些,一听这话,就彻底打消了租公寓的念头。
在多伦多租房子还有地上还是地下之说,地下还分全地下和半地下,其实也就是针对窗户大小而言的。小窗户的就是全地下,稍微大一些就可以号称半地下了,不过价钱要差好多的。地下室的最大优点就是价格具有诱惑力,很便宜,缺点就是阴暗潮湿。
我也曾经住过一阵子地下室,住的时候没有感觉,后来申请学校的时候材料太多没处放,就放在了地上,大概半个月以后想用材料时才发现材料大半已经潮湿了,最后又是电吹风,又是太阳晒,才挽救回一些。
据说长期住地下室对人的精神也会有影响,我倒是没有切身体会。只是记得有一阵参加一个学习班的时候,有一个武汉来的朋友,当时就劝我赶紧搬出地下室,他说他自己曾经住了三年地下室,感觉精神很受压抑,听着他唠唠叨叨的话语,以及那双忧郁的眼神,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只是我始终觉得,环境虽然可以改变人,但终究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承受力。
租房前尽量要把房子的各种情况咨询清楚,稀里煳涂就搬进去会搞得自己很被动。我的一个单身朋友,刚来时第一个房子是朋友给租的,厨房厕所共用。房东是广东人,广东人讲究煲汤,一煲就是小半天,害得他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后来下决心搬家,当时也没工作,白天去看的房,感觉不错,当场交了押金,下月初入住。
搬进去当天,吃完饭坐在厅里的沙发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就感觉不对劲了,一会儿楼下上来一户人家做饭,一会儿楼上又下来一户人家做饭,不到一个小时,连大人带小孩,房间里前后出现了起码有二十多张不同的面孔。敢情这是一专门用来出租的房子,难怪看房时每个房间都锁得严严实实,还以为是房东谨慎呢。
将自己的新买的房子租出去和别人合住,国内的人多半是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行为,其实这仅仅是加拿大很普遍的一种供房方式,尤其是大陆来的新移民。
当初办理出国手续的时候,母亲常念叨邻居家大川出去才三四年就买了个大别墅,自己住不了,那孩子脑子灵活,又将房子租出去几间,每月有不少收入呢,满是羡慕的口气,也大有让我以彼作为榜样的意思。
来到这里之后才明白,抛开单纯的出租房不算,将房子出租大抵与头脑无关,只与经济状况有关。对真正的高收入阶层来讲,那点房租收入恐怕还不够交税麻烦的。
这里还有一个中国人与老外在消费观念上的差异。其实绝大部分的老外工资并不低,只是他们习惯了举债消费,每个月的收入用来偿还信用卡的帐单都会捉襟见肘,哪里还有余钱付购房贷款,所以很多人选择租一辈子的房子,不是不想买,而是不能买。后来为了让这些人也够资格买上房子,才有了次级债一说,可是他们这种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是不可能去除的,所以最后就会因还不上贷款而宁肯让银行将房子拍卖,最终就导致了金融危机。
中国人则不然,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尽快将贷款还上心里才踏实,光出租还不够,有人为此甚至打着两份三份工,辛辛苦苦大半生只为了早日还清银行的债务。我在温哥华的时候曾经住过一个星期的家庭旅馆,那是一个新盖的房子,很大很漂亮。房东一家三口人,有一个女儿,那个小姑娘每天坐在厅里对着电脑打游戏聊天。房东两口子很忙,工作到很晚,小姑娘饿了就随便吃点面包饼干之类的点心,一个星期几乎天天如此。
小姑娘可能也已经习惯了家里的人来人往,对人的表情基本都是淡淡的,见怪不怪的样子,我只记得一个星期我问了她大概有20个问题,只得到了三个简单的回答。我真的担心长此以往小姑娘的心理是否会受到影响。
租房子最大的麻烦就是房东与房客的矛盾,有人将此比喻为就象劳方和资方的矛盾是天生的,不可调和的。我的朋友小姜就常抱怨她的房东太抠,对水电限制太严。她说洗澡的时候,有时房东都要坐在厅里监督,一听水笼头响了超过5分钟,房东就会敲浴室的门,提醒你打香皂的时候要把水关死。因为种种琐事导致矛盾不断升级,最后搬家的时候双方见面都已经不说话了,只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当然也有非常非常和善的房东,我就很幸运地遇到了两位。第一位是在渥太华时那菲律宾老两口。他们纯粹是为了排谴寂寞才将房子出租的,那时我太太在一家饭店做服务员,晚上下班很晚,当时我们又没有车,老两口就主动承担了接送的任务,大半年的时间每天如此,无论多大风多大雪从来没有迟误过,按时去,准时回,想想即便自己的父母也未必能够做到如此的耐心细致。
还有一位李大哥,我们租房子的时候本来是和两个朋友一起合租的,后来朋友们因为工作原因搬走了,这样我们就相当于仅支付了三分之一的房费,按朋友的话说就是仅仅够交水电煤气费的了,这样住了一阵子之后也不见有新人搬进来,心里很过意不去,我就主动跟房东讲能不能把房费涨一些,房东说你别多想,不用担心房费的事,就觉得你们两人挺好的,就这样住着吧,等你们搬走了,我们也就不再出租了。我搬走的时候有好多朋友都想让我帮忙租他的房子,可惜人家已经再不出租了。
所以说如果想做到一个令房客满意、自己也很愉快的房东,真的需要一定胸怀和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