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中国人透支不敢那么大胆
[小编按]
练习口语的六种技巧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
国内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中国人透支不敢那么大胆
以前中国人心目中那些高鼻深目的老外个个都是有钱的主,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在加拿大我见到的最有钱的人全是中国人,而老外虽然更注重生活品质和物质享受,但是实际上却囊中羞涩,那种一穷二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几年前在多伦多,一个曾经是中关村电脑工程师的北京朋友开了家便利店,每天一个人在店里盯着,我看着老外顾客一个接一个,所以问他是不是生意很好。他说:“实话告诉你吧,这些老外很多人刷卡连三元钱都刷不出来的。”
不久前在温哥华丹曼大街上天津人开的艾米便利店和老板聊天,我说起据说老外连三元钱都刷不出来。他瞪大了眼睛,说道:“三元钱?一元钱都刷不出来!我这里见多了!”我问这些刷不出钱来的老外是不是形象猥琐、衣衫褴褛。他说:“哪里!都是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的老外!个个打扮得精神着呢!”
接着,这个天津老板向我描述了很多老外结账时候刷不出钱的情景,说起经常有老外向他赊账购买彩票,还说,马上就到发薪水的日子了,发了薪水一定来还钱。
我自己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经历,接触了外表光鲜,但几乎分文无有的老外
三年前我曾租住一个老外的公寓,他其实是二房东。我入住的时候交给他现金300加元作为押金,而在我离开的时候让他退还押金,他总是找借口推迟,不是什么银行卡丢了已经挂失,就是他的银行账户是和别人合开的,需要那个人一同签字,而那个人目前在出差。我一听就觉得是瞎话,而我很快要飞往洛杉矶工作,只好在离开温哥华之后委托我的姐们美玲来接着要账。这个老外每次约美玲几点见面,而到时间他又爽约,手机永远不接。搞笑的是,美玲如果换了个电话给他打,他又接了,于是又约到某日某时某处见面,结果他又爽约。最后没办法,美玲到这个老外工作的地方找他领导,结果他的同事说他已经不在那里工作了。
这300加元钱到现在也没还我。另外一个老外号称是专门帮人要债的,主动提出帮我去要钱,但是我还是放弃了,我知道这些老外银行账户上连300元恐怕都没有。算了,就算捐献给那老外了,咱也不差这点钱。
去年我搬到新的公寓,看房子的时候在电梯里碰到一个衣着时尚、金发碧眼、棱角分明的年轻老外,长得活像好莱坞明星,人也很热情,主动向我介绍这座公寓的优点,还连连夸物业女经理多么好。结果没几天我在大街上又碰到这个老外,他说因为他拖欠房租,物业女经理把他轰出来了。他已经无家可归了,需要在朋友家借住,还是睡在睡袋里。之后他带我去他公寓,说所有家具、电器都卖给我,他只要40加元就谢天谢地。有的东西我不需要,我只挑了宜家落地灯、台灯、小古董茶几等等,他只要了20加元。当他拿过那张20加元钞票的时候,他是那么开心,仿佛捡到了一叠巨款一般。此外,他还把他的若干瓶洗涤液都送给了我。
有一个中国朋友在老外公司里做事。公司做调查,问:如果失业,你只靠积蓄能够生活多久?中国人一般都回答是一两年,或者两三年,而老外都说一个月,顶多两个月。究其原因,就是老外都没有积蓄。不仅如此,他们还说,谁不欠信用卡三五万加元的债,谁就是傻子。
靠刷卡透支生活,也是他们的理念,目前在中国也已经被人们接受了。最早招商银行推广信用卡的时候,我身边还有很多亲友、同事不接受呢。大家都说借钱再还钱,还要还利息,心里不踏实。至今还有很多亲友用信用卡本月刷多少,下月还多少,不愿意产生利息。老外敢透支,提前享受,也在慢慢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比如购买一台16000元人民币的平板大电视,有的人存了一年的钱,存够了16000元才买,而有的人先刷卡买回家,看了一年后还清了债,当然是后者更合算,虽然多还了一点利息,但是还提前享受了一年平板大彩电呢。
中国人透支不敢像老外那么大胆,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真的家里有了事,比如生病就医、生儿育女、上学读书、养老恤老等等,还是要动用积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