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方院长德麦赛越洋培养中国核工程学生
中国中山大学位于广东珠海的校区内,设有一个特别的学院——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它由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 (FINUCI)所共建,是继2005年和200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和天津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分别成立后,第三所在华设立大学预科和工程师教育两个阶段的中法工程学院。
学院107位去年9月才入学的首批中国学生,如今大部分都能用流利的法语进行日常交流与学习,用娴熟的英文表达来演算数学题,并被寄予成为中国核工程新星的厚望;学院里也运行着一套有别于“中国式”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制是6年,分3年精英学校预科和3年工程师专业两个阶段进行学习。
曾任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副院长的德麦赛(Jean-Marie Bourgeois-Demersay),如今担任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法方院长,负责学院的教学管理。出生于巴黎的他,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把自己的整个家庭从法国搬至中国。在接受专访时,德麦赛如此形容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国‘核’人才。”
法方院长德麦赛越洋培养中国核工程学生
大学赴华游历爱上中国
因为要照顾生病住院的7岁大的小女儿,德麦赛把采访地点约在了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病房的门敞开,德麦赛正在给小女儿量体温,并用英语与一旁的中国医生交流着女儿的病情。面对记者的来访,一身悠闲打扮,温文尔雅的德麦赛用法语教女儿要主动用英语打招呼问好。
在医院医生的热心帮助安排下,德麦赛进入了一间会议室,接受记者的采访。“中国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待人友好,”最近因为女儿住院而经常与中国医生接触的德麦赛,首先谈到了自己对中国医生的印象,“我所接触到的中国人都给我同一个感觉,很和善。所以我来到了中国。”
去年,获聘担任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法方院长的德麦赛,做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带上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移居中国,把整个家从格勒诺布尔搬到了中国广东珠海的市中心。“我们一家人是在去年8月份搬进珠海,这里的居住环境很好,能见到蔚蓝的天空和大海。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德麦赛说。
事实上,德麦赛并不是第一次踏足珠海。2009年他曾为选址筹办核学院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当时珠海留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又大又美丽。而那次的珠海之行并非德麦赛第一次到中国。早在1986年,还是大学生的德麦赛就利用整整两个月的暑假游历中国。“那时候的中国与现在很不一样,难以见到如此多的高楼大厦,一切都笼罩着神秘的气息,让人着迷。那次我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广西还有西藏,一路游山玩水。”谈及第一次来华情景,德麦赛的兴奋溢于言表,“那时候总觉得两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了,远远不能满足我对中国的探索了解。”
于是,1991年,德麦赛再次到中国,在北京一家法国公司从事一份与电信领域相关的工作。后来,他也曾到过南非、中东等地区工作、生活,如今却又回到了中国,“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喜欢中国人的友好,喜欢我现在的这份工作。”德麦赛说。
由于工作缘故,德麦赛需经常往来中山大学的不同校区,图为中山大学北校区。(李嘉琦 摄)
引进法国模式培养核英才
作为中法两国之间第一个在核能专业上合办的学院,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建立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德麦赛回忆,现任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与现任学院中方院长王彪,2008年曾来法国拜访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FINUCI),探讨双方在核能专业上合办学院的合作事宜。他说:“中法双方都表现出很强烈的合作意向。法国有着享誉全球的核工程技术和成熟的核工程师培养体系,而中国目前对核工程师正处于求才若渴的时期,双方一拍即合。”
德麦赛的话在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现任中方院长王彪教授处得到了印证。“其实,中法双方在核领域上的交流很早就进行了。广东最早的核电技术是从法国引进的,广东最早的一批核电人才也是法国培养出来的,再加上中山大学得到了中国教育部、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促成了这一项目的成功开展。”王彪说。
2009年12月21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合作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FINUCI)牵头学校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院长Paul Jacquet与时任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关于成立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协议书上签字。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现场作了见证。
德麦赛说,遵照协议,学院将完全按照法国工程师学校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中国学生。一般而言,法国核能专业要学5年,先读2年预科阶段,再读3年专业课程,而在中国则稍微做了些调整,改为6年,延长1年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法语。“在去年10月至今年2 月的第一学期里,学生主要学习两门课程,法语课与数学课,其中数学课是用全英文教学;而从2月份开始,数学也开始使用法语教学,还新添了以英语授课为主的物理和化学课。”
“看着学生从零学习,到如今能掌握法语的听说读写,我感到很高兴。”德麦赛边说边露出了微笑。据他介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里会有三次实习的机会,先在工厂里做1个月的工人,再在核企业做2个月的核工程技术人员,最后是在相关核心岗位或实验室里工作半年,完成毕业论文。
日本发生大地震后,德麦赛也第一时间想到了“核”安全问题。他说,在核课程里,安全教育占据了很重比例,因此学生、家长都很放心。中方院长王彪教授还透露,接下来学院会建立核科学与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核辐射探测与防护,核材料与核安全关键技术,核仿真技术及核能政策与应急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山大学校方表示,核学院将利用中法双方的教育资源,为中法两国培养将核能应用于民用领域的高资质工程师。
频繁往来于中法之间
与采访时所见的一身休闲打扮装束所不同,德麦赛坦言,他在学校里穿得更多的是正装衬衣,因为他几乎每天都要参加会议,有时候还要往来于广州与珠海,到中山大学的不同校区出席活动。德麦赛的工作很忙,即使是在医院里照料着年幼的小女儿,他也要抽空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在采访期间,德麦赛就接到了中国同事打来的电话,一聊就是几十分钟。
由于公务繁忙,德麦赛现在已经不再教书。尽管如此,他还是抓紧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去年学院开学之初,德麦赛和王彪就一同走进了新生宿舍,细心地询问新生们进校后的生活是否适应。平日里,学生也爱找德麦赛聊天。
“学生最常跟我抱怨的是,功课太多,考试太难,但他们的努力我却看在眼里,”谈到学生,德麦赛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首批招收的107名学生当中,有28位是女生,她们都十分优秀,适应能力很强,学习很刻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我对他们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因为我要把他们培养成一流的人才,而且我也相信他们都有本事成为出色的核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
德麦赛介绍,学院目前有法国教师10名,包括8名法语教师、1名物理教师和1名数学教师,他的妻子也在学院里工作,获法方聘任为法语教学主管,等到首届学生进入第四年,也就是进入到专业教学阶段,将会有更多的法国教师担当教学工作。
除了负责学院的日常工作,德麦赛还需频繁往来于中法之间,每隔三四个月都要回法国处理公务。他因而被称之为连接学院中法双方沟通的桥梁。
移居近一年 适应中国生活
虽然移居中国将近一年,但德麦赛的一家人都已经习惯上了中国的生活。德麦赛的4个孩子如今都同在珠海一家国际学校里读书学习。每天早上,德麦赛夫妇目送孩子坐上校车后,才开着小汽车回中山大学工作。他们专门请了一位广东阿姨当保姆,负责打理家务事和做饭菜。“我们一家人正餐吃的都是中国菜而不是法国菜,广东阿姨每天都会从菜市场买来鲜活的鱼、肉给我们煲汤煮饭、做粤菜,我们都爱吃。”德麦赛说,“孩子们还爱吃东北菜、湖南菜。”
工作之余,德麦赛爱呆在家里看电影,香港导演王家卫的作品是他的喜爱之一。他也爱跟孩子做运动,游泳、踢球。除了照顾好家中的4个孩子外,德麦赛还与妻子约定了两人分别轮流“换岗”,交替照料生病住院的女儿。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医院里,德麦赛都被认为是一位好父亲。而在中国同事的眼中,德麦赛与一般被贴上浪漫随性标签的法国人不太一样,他散发着儒雅气质,做事认真仔细,有条有理。
问及未来,德麦赛说,他的任期将会到2016年结束,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能继续留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