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就像充满吸引力的光环,吸引着无数中国人前去追寻自己的美国梦。但是美国移民又想一座围城,在里面的人想出来,在外面的人又拼命想进去。每个移民美国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酸,自己的喜悦,苦辣酸甜供自己慢慢回味。下面请看查字典留学网 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移民美国故事,跟大家一起分享。
故事一:
自改革开放之初,美国梦就像一个精神图腾,指引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为什么选择美国?
或许因为其庞大的体量? 或许源自商业精神的感召? 也可能是为了那份创造力?又或许是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
总之,数以千万计的国人漂洋过海追随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渴望,无论这渴望源自哪里,他们都成为了美国梦中义无反顾的一群人。今天小编继续带您走入美国生活,了解又一则触动人心的美国移民故事。
故事主角:佳明,西安人,十几年前随家人移民美国,以下内容来自佳明自述。
故事的主人公,在美国精神感召下,勇于迈出了在异国生活的步伐。
如果别人问起:十几年的美国经历,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我会告诉他:给了我来自不同视角的思考、做法和生活方式。更具体地讲,是让自己对于曾看不清的复杂画面,拉出线索,图像变得清晰,简单化了。最大的反差表现于,想了就说,说了就做,失败了就失败,成功了也就成功了,总比不尝试一次好吧。
国内习惯于大一统的体系,人们对成功、失败、美满、悲哀,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具体来说,对于一个所谓成功孩子的成长轨迹,有一个较固定的格式。在这种大环境下,个人的特性和自我,会渐渐被淡化。
在美国生活的人,无论他干什么,都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干事的人心态上很快乐,干得也很敬业。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从来都认为不错。从留学开始,大部分美国人考到及格,就可以了,考场下来,问他们感觉如何,每个人的回答都好像得了101分的口吻,而我们中国学生考了个A减,也觉得失落。
在美国做苦力工,没有人感到心态上的压力。我认识的两位中小学里的男老师,完成白天学校的教课外,都去打些零工。比如到加油站帮别人加油,餐厅里给别人端盘子,即使工作时要服务于他们的学生和家长,大家也是乐呵呵的。
许多美国人在结婚以前,可以随便约会异性朋友,但一旦订婚,结婚就更不要说了,他们对待家庭的重视,特别是男人对待妻子和孩子的责任心和关爱,远远超越于我们东方人的行为。
与美国人交朋友,不是表面上被人看到的冷漠,而是,美国人已经习惯独立,利用他人的功利态度很少,再好的朋友,也要公事公办,如果求你帮他做件事情,他们一定要偿还,即使行为达不到,也会在语言上让你充分感受对方的感谢之心。
感受美国文化久了,最大的改变发现自己看周围的方式不同了,不是通过跟他人比较来体现自我的价值,也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来证实成功与否,特别是对周边发生的一切有了一种较客观的思索。拿写作来说,尽管我明白本人写不出国人飞扬般的文笔,但我可以看到国人无法观察到的近距离美国,国人无法亲身感受到的海外边缘人矛盾般的心路历程。
在美国生活久了,让我感受了一种超然的心态,人不是活着给别人显耀的,而是要活得有意义。每个月,我会主动做一两次社区、学校里的义务服务,这些来自不同背景和身份的民众,尽心尽力地为孩子,为老人,为社区服务。在海外,看到太多活得自我真实的人。太多甘愿把复杂的心态还原单纯的人。整个宇宙中,当感到自己如此微小的时候,还有什么大得大失让你拿得起,放不下呢?
故事二:
这一天,距离我第一次入境美国有5年7个月零8天;这一天,我宣誓加入美国,拥有了美国国籍。回首来时路,过往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大概在1991年底还是1992年初的某一天,舅舅入籍美国,当天下午就向移民局为我们一家提交了移民申请。那时候我才9岁,对于这件事毫不知情,甚至于这个舅舅,都是仅有模糊的记忆。家里的一切如常,我也继续读书升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高考完毕上了大一,F4的排期已经接近到期了,妈妈才把移民的事情告诉了我。根据以前的移民法,我是属于超龄儿童,不过刚好儿童身份保护法在2002年中生效,拜它所赐,我幸运地成为受保护动物。
大学的师兄师姐里,出国留学的不在少数,所以对于去美国这件事,我起初是挺兴奋的。算一算出国的日子,我也应该快大学毕业了。由于美国的亲戚告诉我,国内文凭在美国很难找到好工作,于是读大学的这几年里我陆续考了托福和GMAT,准备好出国接着读硕士拿学位。
转眼到了大四,2004年9月收到了P4,但是签证前我却退缩了: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不错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甚至有些小情侣开始着手计划毕业就结婚的大计,我忽然对于未知的将来充满了恐惧。我深信凭我重点大学的学位和我自己的本事,毕业后也能够活得不错。另外这里有我的朋友,我的回忆,也能轻松的和别人交流而不会因语言问题而不知所措,我为什么要去一个陌生的国度继续辛苦地学习却看不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某个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躲在房间里秉烛夜话,把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拿出来交流,把移民美国的所有好处和坏处都一一罗列。这个家庭会议持续到第二天天亮,得出的最后结果是:查字典留学网认为虽然去美国有太多的未知之数,但是我们还有中国这一退路;但是假如这次放弃了,将来若改变主意再想移民,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于是,最后我妈带着我去签证了,我爸因为要处理生意上的问题,选择推迟签证。
2005年2月8日,我跟着妈妈第一次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也许是疲惫,也许是已经想得太多太多,我反而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和好奇,仿佛我只是去某个地方旅游而已。在美国待了1个月,拿到绿卡和工卡之后,我就回到中国继续最后一学期的学习。妈妈要再多工作一两年才能退休,爸爸的生意一时半刻断不了。7月16日,我一个人带着两箱行李,又回去美国了。当妈妈用带着哭腔的语调叮嘱我万事小心,我强忍着我的泪水,但是当我转过身去推着行李穿过机场安检时,我早已泪流满面。当飞机的轮子离开广州的机场跑道那一瞬间,我再一次忍不住哭了,心里不断地说:爸妈再见,中国再见。。。
在美国的头两个月,我住在亲戚家,每天不敢睡懒觉,抢着做家事,因为我知道我正在寄人篱下。幸好亲戚对我也很客气,还带我找教练学车,出门聚会旅游也会叫上我。但是每天晚上关上房门,我很孤独空虚,想念在广州的一切一切,常常躲在被子里哭泣,和父母通电话喊着要回国。直到9月份,我搬到洛杉矶附近读语言课程,认识了一些世界各国的朋友,也开始为了作业忙碌起来。情况才有所好转。我在一个单亲妈妈的房子里租了一个带独立浴室的房间,每月包水电上网大约是600美元的租金。而我的全部家当就是舅舅送的一个气垫床,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台电脑,一些衣服,一些厨具和日用品,还有一箱书。美国人很少用锅炒菜,我租的房子里没有抽油烟机,因为担心房东反感,我每一次炒菜都做三天的分量。第一顿吃新鲜的,后面两天就只能吃剩菜剩饭了。
到了11月,我在学校附近一个台湾人开的小吃店里找到一份兼职,时薪只有7美元不到,虽然说小费都归我,但是由于客人基本上是学生,小费少得可怜。但是对于刚到美国的我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每个月的收入足够交房租了。
读了3个月的语言课程,我在2006年1月正式开始攻读硕士学位,接着没多久又再次搬家,和另一个中国女生合租一房一厅50多平方米的小公寓。因为两个人摊分,房租反倒便宜些。功课忙了很多,打工还在继续,我已没有时间为了孤独寂寞心灵空虚而哀叹,虽然我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朋友。
在小吃店干了一年的兼职,时薪涨到7.5元。因为我申请了联邦的低收入助学金,每个学期学费只需要交几百元,所以打工的钱已经足够我自给自足了。到美国的第二年开始,我就没有再向家里要钱了。
后来,我到了一家中国人的公司做文员。说是文员,实际就是打字输单,整理文件,还有接电话。薪水是每小时9美元。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这点钱是少得可怜。的确,在美国的中国老板非常刻薄,所以大家能找外国老板的都尽量别替中国人打工。当时我一直对自己说:换个角度想想,毕竟工资在慢慢上涨不是吗,至少这是件值得开心的事。另一件高兴的事,就是到美国一年后,我认识了一个男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公。我们这段情缘由网上开始,但是我们从网络走到了现实之中,最后开花结果,有了自己的家庭,这是后话了
再后来,我又搬了家,换了工作,在一家只有十个职员的小公司做助理会计,时薪12美元,但是却像忙碌的工蜂一样,常常做的晕头转向的。在美国,你会发现每一天就是工作,上学,吃饭,上网,睡觉,重复的日子看不到头。美国人的圈子始终打不进去,而中国人都在为了生活而打拼,没有什么娱乐,没有什么知心好友(家里有足够储备不需要工作就能享受的除外)。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2007年,我和爸妈终于在美国一家团聚了。2008年底,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我终于修完了所有的学分,完成了那让我患上轻度抑郁挣的毕业论文(当然,抑郁也自然好了)。我从加州搬到了德州--因为我老公从加州圣地亚哥分校毕业后,转到了德州大学继续深造。那一刻忽然觉得感慨万千,庆幸我自己终于毕业了,熬出头了!
2009年,非常懒散,我在家里备考注册会计师,一整年没有找工作,我妈后来跟我说,她其实急得不行,呵呵。到了年底,终于自己在家里待的闷得不行,开始在网上到处找工作。可惜由于美国经济低迷,加上我并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发出去的简历都是石沉大海音讯全无。那段时间我对自己发脾气,觉得自己没用,对老公发脾气,觉得都怪他我才搬到这个工作机会不多的小城市。经过好几个月到处撒网似的找工作,转眼到了今年年初,终于进了一家大公司做会计,薪水不错,还有一年一个月的带薪假期,另外也解决了最为头疼的医疗保险问题。我从零收入变成了中产,一下子感觉从地狱到了天堂,所以即使我爸妈现在住在休斯顿,和我有三小时车程的距离,我也不想轻易放弃现在的工作,查字典留学网认为毕竟能找到福利薪水都不错的工作一点都不容易,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的今天。
下面再来说说入籍的事
美国规定亲属移民绿卡持有人(非婚姻类)在拿到绿卡满4年9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申请入籍了。我是在2009年12月1日提交了入籍申请,之后就是打指模并拿到100道入籍考试题,FBI背调也在同时进行中。由于德州的入籍申请不多,我的案子进度很快,2010年1月中旬就收到通知,安排我在2月18日面试。面试其实非常简单,入籍官亲自带领我进入他的办公室,一对一面试。我的入籍官非常友善,一直安慰我不用紧张。面试开始时,要先向入籍官宣誓,保证所说一切都是真实的,然后入籍官拿着入籍申请表一一询问,例如你是不是叫**,是不是住在**,丈夫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结婚,是不是DY,是不是拥护美国宪法等等,其实都是表格上填好的信息,他只是抽几个问题再确认一次。接下来入籍官从那100道入籍题中抽取10道来考我,这些问题覆盖美国历史,政治,社会等方面,只要答对其中6题就算过关了。我只花了20分钟就完成了整个面试过程并离开了移民局(可怜我来回开车两个多小时呢)。
本以为最晚3月份就可以宣誓入籍了,谁知道面试一周后收到入籍官寄来的信。上面说由于我在05年2月入境,3月就离开美国,直到7月才再次回来,入籍官认为我的入籍时间应该从7月开始计算而不是3月,所以他决定等到2010年7月才会为我安排宣誓。这下没办法了,我能做的只有一个字,等。。。等等等,一直等到了9月16日才是我宣誓的日子。宣誓仪式在德州的圣安东尼奥市,没错,就是NBA球队马刺的主场城市。
当天有来自全球87个国家的887位新美国公民参加宣誓,仪式由法院法官主持。当他逐一喊出87个国家的名字时,所有来自该国家的新公民要站起来。我看了一下,当天来自中国的人并不多,大概在10人以内吧。当所有人都站起来之后,法官要求我们举起右手跟着他宣誓,紧接着,法官说:我现在宣布,你们正式成为美国公民,瞬间全场欢呼掌声雷动。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里既有加入美国国籍的欢喜,也有放弃中国国籍的心酸。俗话说,人离乡贱。我知道中国的确还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无可否认,中国也在进步当中。如果不是为了给我老公申请绿卡,我也许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加入美国国籍。9月16日,我成为了美国公民。我永远会记住我是怎么在美国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但也会永远记住我是个中国人,包括我的下一代,我都会告诉他们,我们是华人,是中国人。
故事三:
美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按照时下一些爱国愤青的看法,这个国家完全是由一伙背叛自己祖国的叛徒组成,这些从世界各地逃来的英奸、法奸、德奸......甚至是汉奸们聚在一起,发誓彻底抛弃祖国强加给他们头上的专制独裁制度,创造一个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立意愿,并以法律形式严格保护每一位公民的自由、财产和发明成果的公平社会。只有不过区区两百余年,美国就走完了中国五千年走过的路,并且把自诩的所有文明国家都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今天,人类享有的大多数现代化成果,不论是电灯、电话,还是汽车、飞机,甚至是人们离不开的电脑和互联网,无一不是经由美国人之手进入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一个国家若想长期统治世界,长久引领世界的发展潮流,依靠的应该是无奇无尽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作保障。
据史料记载,威廉爱德华波音(WilliamEdwardBoeing)1881年10月1日出生在美国底特律的一个德国新移民家庭。父亲威廉波音(WilhelmBoing)是奥地利-普鲁士军队的一名退役士兵,1868年复员后从德国莱茵家乡来到美国闯荡,当时他身无分文,只随身携带了几封友人写给底特律当地几个德国人的介绍信。估计与华人新移民的境况相似,英语不熟练又没有其他社会关系,他只能先到德国人开的农场里找活干,后来又在一个锯木厂和五金店里打工,最后被卡尔奥特曼(KarlOrtmann),一个从维也纳来的木材进口商相中作了伙计,奥地利人与德国人是同乡,双方语言和文化相同,威廉波音干活勤快,很受老板赏识。
不久,卡尔奥特曼就将自己的女儿玛丽奥特曼(MarieOrtmann)许配給这个年轻人为妻,老大出生时,他给孩子取了与自己一样的名字,只是把德文Wilhelm按照英文习惯拼写成William。五年之后,威廉波音带着妻子和两个子女自立门户,通过销售田地、木材和铁矿石发了大财。
他们一家在底特律最好的社区建了一所大宅,生活优裕,他家拥有一个当时城里藏书最多、最好的德文图书馆,1883年,威廉波音还捐资协助建立了底特律的首家美术馆。不过好景不长,老威廉波音一次到纽约出差时染上了致命的流感,不幸死在了返回底特律的火车上,那一年,小威廉波音只有8岁,无忧无虑的生活戛然而止。不久,母亲玛丽波音改嫁弗吉尼亚的一名医生,离开了底特律,小威廉被送进了寄宿名校,其中入过的一所瑞士名校,塞里格兄弟学校(SelligBrothersSchool),30年前曾出过一位名人,纽约的金融大亨J.P.Morgan。
多年后,小威廉为了考取耶鲁大学转到波士顿一所学校里读预科,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考进了耶鲁的谢菲尔德理学院。威廉波音在那里只用一年时间就读完了大学三年的课程,二十世纪初,美国经济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全国到处是工地,建筑需要大量的木材,他把目光瞄准了刚刚开发的西北地区华盛顿州,他想尽快抓住赚钱的好机会,把手上的文凭变成真金白银。尽管他对这里的商机所知甚少,更对当地的木材行业一无所知,但仍然信心满满地说:我觉得已经到了该收获木材的时候了。
1902年,威廉波音与同伴坐蒸汽船到达华盛顿,他的这个同伴在当地木材业有些门路,所以波音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并攀上当地的木材大亨乔治朗(GeorgeLong),事业进展顺利,很快就成为一名成功的木材商人。1908年,威廉搬到了西雅图的高级公寓里居住,这个蓄须、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高个子年轻人,经常出没于当地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名流会聚的大学俱乐部(theUniveristyClub),俨然已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1909年,波音被西雅图一个名为TheHighlands的高级社区接受为居民,这个名流社区位于西雅图以北,由麻省一家著名建筑师规划设计,限制居民数量为100户。波音在如今被命名为波音溪谷的一块地方,购买了16英亩的土地,1913年,他聘请西雅图的著名建筑师建造了一栋豪宅,仍然过着独身生活。1921年,波音娶贝莎帕斯高(BerthaPotterPaschall)为妻,贝莎改嫁波音是时带来两个儿子,1923年又与波音生下独子小威廉爱德华波音(WilliamE.BoeingJr.)
波音是一个有很强好奇心的人,对各种新技术非常感兴趣,1910年,波音与几个朋友结伴去参加加州洛杉矶举行的美国第一届国际航空展,对飞机这一新兴事物十分着迷,萌发了要飞上天的念头,为了能争取到乘坐飞机的机会,他苦等多日也未能如愿。一年后,波音在西雅图的大学俱乐部里结识了一位年轻的美国海军军官,乔治康拉德韦斯特福(GeorgeConradWestervelt),这位麻省理工(MIT)毕业的年轻工程师被海军部派到西雅图的造船厂监造潜艇,他也参加过当时的加州航空展,两人都是航空发烧友,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讨论飞机技术。
不过,直到五年之后,他们才等到了一次上天的机会。一天,飞行家塔拉马尔罗尼(TerahMaroney)驾驶水上飞机来西雅图表演,他们二人排着长队,终于等到了试乘的机会,不过,他们只能坐在翅膀上扒着机翼前缘飞行。波音异常兴奋,当即决定到洛杉矶的格林马丁飞行学校(GlennL.MartinFlyingSchool)学飞行,并订购了一架马丁制造的新型MartinTA水上飞机。不久,马丁工厂把飞机零部件运到西雅图时,派来一名飞行员负责组装飞机,同时培训驾驶操作技术,波音由此成为一名正式的飞行员。
1915年,一次世界大战席卷欧洲、非洲和亚洲,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在战场上开始出现,有一部分美国人开始担心国家的安全,呼吁国家要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应对的准备,波音就是其中的一名积极分子。同年8月,14名男士和来自大学俱乐部的5名女士共同组建了西北航空俱乐部(theAeroCluboftheNorthwest),波音被推举为会长。11月,为了引起人们对飞机作为未来武器的重视,他和一名搭档驾着他那架MartinTA水上飞机飞临华盛顿大学上空,对着正在举行加州-华盛顿州橄榄球赛的观众席丢下几颗用纸箱做成的模拟炸弹,其中一片纸板上写着:只有准备好才能保护自己,这个小纸片到了敌人手上,就会变成一枚炸弹丢给你。飞机是对你们的最好保护!!!西北航空俱乐部。
就在那一年,波音越来越对自己的飞机不满意,他要老友韦斯特福帮他重新造一架飞机。韦斯特福在信中回复波音道:我对这个东东所知不多,也不知道会有哪些困难,不过,我同意搞掂它。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造出比MartinTA更好的飞机来。韦斯特福主持飞机方案设计,为了增强飞机起降的稳定性,他们决定使用双浮筒取代MartinTA的单浮筒设计,请来艾德西斯(EdHeath)在波音自己的修船厂里研制新飞机浮筒。
波音对船厂的木工加工工艺不满意,他希望大辐减少飞机结构的重量,以及改进机翼和尾翼的设计等。就在工人们着手制造他们新研制的BW飞机(以波音和韦斯特副的首字母命名)时,韦斯特福被海军调回了东部。几周之后,1916年8月,韦斯特福返回协助波音筹办了一家新公司,太平洋航空产品公司(PacificAeroProductsCo.),在返回之前,韦斯特福曾请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核对过飞机设计图纸,并完成了风洞模型测试。
(当时的飞机机身完全使用木材制造,这是工人使用皮带车床加工木制结构件的情形。)
波音选定在西雅图Lakeunion 湖边的机库建造机身,工人们在这里组装了首架BW型波音飞机,命名为铃凫(Bluebill)号,1916年6月29日,完成了首次试飞,这架飞机与另一架同型号飞机最后被卖给了新西兰的奥克兰飞行学校。1917年4月18日,波音将自己拥有的四架飞机转移到公司名下,将公司更名为波音飞机公司(BoeingAirplaneCompany),争取到飞行家爱德华哈伯德(EdwardHubbard)加入公司,哈伯德。
波音适时联络几个新兴的飞机制造商,一同游说美国政府投资飞机生产和飞行训练,他们建议在美国沿岸每一百英里设立一座水上飞行场站,派驻两架飞机,每架飞机配备15人,用于搜索敌人潜艇和实施海水救援,为美国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1919年初,当西雅图举行盛大游行,庆祝美国步兵91师从欧洲战场返回时,爱德华驾机临空进行飞行表演,现场欢声雷动。
1919年3月,波音和哈伯德华开创了航空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他们二人驾机从西雅图飞往温哥华,从那里取上邮件返回西雅图,人类从此有了航空邮政,飞行不再是一项富人的娱乐活动,也不仅局限于军事用途,显示出潜在的商业用途。不过战后的几年,波音公司却经历了一番艰难,军方的订单不够维持公司生存,公司依靠生产家具、快速游艇,甚至是波音自掏腰包来维持。1925年,鉴于美国邮政系统首批40名飞行员中已经有31人死于空难,美国国会终于通过法案,停办国家垄断的邮政航空业务,将其交给私人公司承办,商业航空露出来一线曙光,空邮服务使经营客运成为可能。
哈伯德力劝波音进入到航空邮政服务领域,波音成立了波音航空运输公司(BoeingAirTransport)承办航空邮政,来自航空邮递的收入为开发客运服务,以及导航、机场设备提供了大量资金,到1928年时,波音空运占据了美国空邮和客运市场的三分之一。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地位,1929年,波音将其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业务与普惠(PrattWhitney)公司合并,共同组建联合飞机与运输公司(UnitedAircraftTransportCorp.),由波音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波音空运并入联合航空(UnitedAirLines)。
1930年,美国邮政局长沃尔特布朗(WalterBrown)根据新通过的法律,召集航空业界的老板们举行了一系列的闭门会议,以暗箱操作的方式分派空邮服务承包合同,后被舆论界抨击为腐败会议,在他的保驾护航之下,三年之后,包括波音参与的联合飞机与运输在内的四大控股公司,垄断了美国全部航空业。这一点与目前中国的情况非常相似,政府官员出面为企业垄断市场和资源提供方便。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开始步入大萧条时期,但航空业却仍然一枝独秀,公众和政客开始携起手来共同抨击这一领域里出现的垄断性暴利。民主党控制的国会支持政府追查这种垄断行为,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D.Roosevel)总统与1934年2月,不顾继任邮政局长吉米法雷(JimFarley)的反对,取消了与这四家公司的空邮服务承包合同,将业务直接转移给了军方的航空公司,结果仅仅不过五周时间,军方就损失了12名优秀的飞行员。随后,美国参议院设立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对美国航空业展开反垄断调查,波音在作证时坚称自己是清白的,受到了不公正的制裁,但一些国会议员对波音发起了激烈的人身攻击,令其悲愤异常。听证会结束后,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并未发现航空公司管理层和前邮政局长布朗有任何不法行为,但国会还是通过了立法,禁止飞机制造商从事空邮业务,而且,凡出席过当年布朗召开的腐败会议的公司管理人员不得再涉足航空业。不过,国会也否决了政府重新垄断空邮服务的作法,仍然对民营企业开发空邮市场,美国的民主制度在这一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使日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航空国家。
根据国会议案,原来的联合飞机与运输公司被一分为三:联合飞机合并普惠等三家飞机厂商,联合航空仍然保留原有航线,而波音飞机公司合并堪萨斯的斯梯尔、西雅图的波音和加拿大的波音三家飞机制造厂,波音选择自动退休离职,卖掉手中握有的公司全部股份,那一年他刚好50岁。就在联邦政府迫使其离开航空业之时,他被授予丹尼尔古根海姆奖章(DanielGuggenheimMedal),以表彰他对航空行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他是第六位获得这项殊荣的人,第一位获奖者是航空先驱奥维尔赖特(OrvilleWright)。实际上,波音除了在二战期间曾经担任过顾问之外,从未介入过仍然挂着他的名字的波音公司的任何事务。
波音离开航空业后转向其它行业,包括经营房地产、华尔街金融投资、以及参与赛马等,仍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和妻子都是纽约萨拉托加赛马场的常客,他们饲养的马匹曾经赢得过大奖。在积极参与赛马、高尔夫和划船等运动之余,1930年波音建造了一艘125英尺长的大型游艇,命名为Taconite号,经常航行在美国华盛顿州与加拿大卑诗省之间的沿岸水域。即使是不能再从事航空业,波音仍对航空具有浓厚的兴趣,1938年,他还聘请飞行员克莱顿斯科特(ClaytonScott)驾驶道格拉斯型水陆两栖飞机,作过横跨美洲大陆的飞行。
波音一生赞助过许多慈善机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西雅图儿童矫形医院,这家医院在大萧条时期亏损累累,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儿都是被免费获得救治的,在那个困难时期,医院每年都会派人去联络波音寻求帮助,波音从来都是慷慨解囊,他个人开出私人支票,把医院当年发生的巨额亏损全部填平,而且规定不准透露他的名字,直到他去世50年后,才首次披露了波音当年作出的默默贡献,如今,西雅图儿童矫形医院已经成为美国顶尖的矫形外科医院。
1942年,波音在西雅图东边购买来一片牧场饲养马匹,1950年他把自己在TheHighlands的豪宅捐资给儿童矫形医院,后来医院把这栋建筑卖给传媒大亨厄尔雷麦高(ElroyMcCaw)。波音的后代之中,两名继子进入了航空业,他的独子投身房地产业。1947年,华盛顿州立学院授予波音法学荣誉博士学位。
韦斯特福在与波音一起共事期间没有赚过一分钱,在海军中继续从事航空工作,一战期间负责监造全部海军飞机,1919年他设计的NC-4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飞行。从海军以上尉军衔退伍后,他加入航空业并一直工作到二战结束,1956年于佛罗里达去世。与此同时,波音的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1956年9月28日由于心脏病发作,在他心爱的游艇上去世,距他75岁生日还差三天。
波音的儿子对自己父亲的评价是:他是个充满好奇,追逐梦想,刻苦钻研,从不放弃的人。
延伸阅读:
美国移民的条件:
1、必须在取得永久居留权后,连续在美国居住5年。这是取得入籍的最低居住年限。在5年之中,不能连续超过半年的时间离开美国,如果超过半年以上,必须提供无意放弃美国住所的证明。因此,也要相应地延长申请入籍的时间,而重新计算在美国的居留时间。在美国实际居留的时间至少3年,起码要达到法定期限的一半,才能向美国移民部门提出入籍的申请。
2、与美国公民结婚的外籍公民必须在保持两年的婚姻生活之后,才能夫妻双方一同向移民部门提出入籍的申请。新移民法规定,与美国公民或美国永久居民结婚的外国公民,因结婚而获得美国永久居民后,应在符合申请美国公民条件时,尽快申请入籍,以便早日成为美国公民,享有完全的美国公民的权利。但前提条件必须是有持续两年以上的婚姻关系。
3、 在提出入籍申请时,必须是在美国已连续居住5年的最后半年里,并且是已在当地的州或城市里至少居留了6个月的时间。
4、入籍的申请者必须年满18岁。在美国已具有永久居留资格的16岁以下的外籍人士,其父母已取得美国公民,这时,可随同父母自动取得美国国籍。但16岁至18岁之间的子女,则必须独立申请入籍。如果未满18岁的孩童,其父母当中有一名是美国公民而一名是外国人时,有美国公民身份的一方可在其子女满18岁之前代其申请入籍。
5、必须具备初步的英语读、听、说和写的能力。入籍的申请人应对英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审查入籍资格时移民部门工作人员以口试方式,入籍申请者要用英语回答有关美国历史和美国政府方面的知识。以此来考查入籍申请者英语的实际表达能力。此种试题由美国政府印刷并公开出售。如果申请人在第一次口试时未能合格,允许申请者在一年以内还有两次补考机会。如果申请人年龄超过50岁,并在美国居留时间达20年以上的,可以免试英语,可由本国语言代替。美国移民还对年龄已超过55岁,并已在美国取得永久居留权后又居留15年以上的申请人,也实行免考英语,并由本国语言代替。
6、必须在美国5年的居留时间里表现良好。美国移民法案规定,与他人有通奸行为或重婚行为,或不尽抚养义务,以及有酗酒等,都属于品行不良,不能入籍。
7、必须对美国历史与宪法、移民法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对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政府组织机构与权利的了解,以及对美国宪法原则和重要修正案内容的了解。
8、申请公民身份者必须放弃原有的国籍,若仍想保有其原有国籍,则不能成为美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