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风情:漫步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_新闻资讯-查字典留学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留学网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 德国风情:漫步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德国风情:漫步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发布时间:2015-11-27来源:查字典留学网

德国风情:漫步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漫步在德国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是一种别样的风情,作为德国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来自各国的游客。

德国风情:漫步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Alexanderplatz)位于柏林东部,卡尔马克思大道与Karl-Liebknecht 大街交接处,是东柏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早在17 世纪,亚历山大广场是羊毛和牲口的交易市场。频繁的交易吸引了居民在广场附近定居,在1700 年左右,广场周围已有600 栋房屋。后来广场被木栅栏一分为二,广场的北部继续用作交易市场,每年都在此举行德国最大的羊毛交易会。而南部则作为阅兵场使用。1805年11月2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造访柏林。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为此特别将该广场命名为亚历山大广场。

作为当时柏林的交通枢纽,亚历山大广场早在1847年就设置了发往波茨坦的公共马车。1882年,柏林城市铁路通车,并在此设置了亚历山大广场火车站。

十九世纪末期,广场周围的建筑大多都达到了5层楼高,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逐渐取代了民居。1884年,有185个房间的Grand Hotel 拔地而起。随后,警察总署和行政法院也在这里安家。1986年,广场上的周末市场被禁止,过去的街头商贩被固定门店取代。

20世纪早期,亚历山大广场经历了它的黄金时代。大型商业中心成为广场的主角。建成于1911年的 Tietz 商场以250米长的门面在当时独步全球。在1913至1930年间,广场地下的三条地铁线路先后通车,地面上的有轨电车也逐渐取代马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二战期间,亚历山大广场下修建了柏林最大防空洞之一,挽救了很多柏林人的生命。战争期间,盟军的轰炸让广场和周围的建筑遭受了巨大损失。

德国战后,东德政府对亚历山大广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大量在战争中受损的建筑被拆除,以拓宽道路和拓展广场空间,有轨电车的轨道被剥离广场,重新规划。环绕广场的宽阔的马路将广场与周围的社区分割。随着私人汽车的普及,为了解决行人和汽车交汇的问题,在广场周围还修建了地下通道。

1965年,开始在广场西南修建368米高的柏林电视塔。1969年,120米高的Interhotel 在广场西北拔地而起。同年在广场北部建起了10层高的电子工业大楼,65米高的旅游大楼也在1971年建成。在1969年对广场进行彻底改造时,着名的世界时钟被树立在广场的显着位置上。

亚历山大广场成了东德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橱窗,不仅受到柏林市民的喜爱,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新广场的面积比二战前扩大了4倍,达八万平方米。

改造工程结束后,亚历山大广场成为东柏林,乃至东德群众活动的主要场所。东德每年的国庆-队伍都会途径亚历山大广场。在两德统一的进程中,亚历山大广场也成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舞台。1989年11月4日,在柏林墙倒塌前夕,100万人聚集在亚历山大广场,举行了东德历史上最大的集会活动。

德国统一后,柏林市政府决定重新规划广场,并在1993年举行了规划设计招标。2000年4月2日,市政府最终确定了改造方案,并于2002年与投资方签订了亚历山大广场的改造合同。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改建和新建工程。

今日的亚历山大广场成为柏林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凡是到访柏林的人,几乎没有不到亚历山大广场一睹它的风采的。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亚历山大广场似乎更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因为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就在亚历山大广场附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