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生出国留学就要花费比国内高几倍的价钱,因此在留学生活中大多比较精打细算。那么这类学生在德国生活,一些二手市场就成了留学生们爱逛的地方。
德国的一些超市销售自营产品,包括食品、饮料、服装、日化用品等等,种类繁多,且价格低廉,一般只有同类商品售价的一半。例如一个沙发靠垫(外套加填充物)在商场要卖到25欧元以上,但作为超市的自营产品有时仅售13欧元。如果对穿不穿名牌不太在意的话,在超市里选购服装是不错的选择。品牌店里100欧元起价的牛仔裤和运动鞋,在这里能卖到50欧以下。勤俭节约的大学生常常将超市自营产品作为首选。
当然,商品质量、品牌和购物环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有些人嫌廉价超市销售的蔬菜水果种类单一,生活用品设计粗糙且不够环保;还有的挑剔那里商品码放凌乱,服务员不够和气,令人心情不快。于是,他们宁愿每周多花点钱去高端超市采购,如果手头宽裕,高档商城也要经常逛一逛。
倘若开始谈恋爱或是赶上送礼,买起东西来自然要更讲究一些,花销增加也是常情。本科毕业后开始在德意志银行上班的马克对此有些担心:这几年人们送礼的档次提高得太快了!我在学校时,亲戚朋友之间送礼通常是CD、小工艺品、巧克力之类,如今大家动不动就送电子产品、高档餐具、甚至是奢侈品。这笔额外支出现在成了我的负担!
如果是给自己买衣服或添置生活用品,年轻人显然随意得多。德国人热衷去二手商店和旧货市场淘货,年轻人也不例外。这种购物方式在其他欧洲国家不太流行。
周末集市上,锅碗瓢盆、家具地毯、衣物玩具、手工艺品、乃至自行车、小家电、古董字画、古籍邮票,应有尽有。有德国朋友开心地说:缺了东西根本用不着去商场买,周末到市场去淘货,什么东西都是5欧以内解决。
一些年轻人频繁出没于旧货市场,是为了买便宜货以节省开支,另一些人则专程来此体验淘宝和讨价还价的乐趣,还有的到这里饶有兴致地探寻半个世纪以来德国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变迁。
按照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找市场管理员登记,缴纳费用,预约摊位,周末过来卖东西。德国人所卖的基本都是自家淘汰下来的生活用品。(在旧货市场上搞零售属于逃税行为,商品将被警方没收。)大多数商家不为赚钱,不过是借机处理家中没用的东西,摆摊凑热闹,顺便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