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生活之我在德国留学的这些年。 如果用老中青三代描述不同时期的留德人员,我可能算中间那代的。
比起大多数需要从语言开始的赴德学子们来说,我可能比较幸运一些,作为北京一所高校的德语文学学士,2001年不来梅大学录取我时免除了我语言考试(DSH)的成绩。
当我满怀憧憬在2002年9月份来到只从德甲联赛转播听说过的城市的时候,失望和沮丧伴随了我接下来的3个月生活。
行李被航空公司托运丢了还能忍受,但是陌生环境的莫名孤独却是我这个从未离开过大都市的人无法忍受的。我开始怀疑为了留学放弃了工作、暂别了刚刚一起生活了1年的爱人是不是真的值得
学习本身并没有我想象的困难。和大多数留德的同学一样,在充裕的业余时间里,我都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厨艺水平。没排到学生宿舍让我有机会通过合租公寓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
德国的学习留在我记忆中的有三个重要的片断:
首先是同学情义。我们一个项目不到20人来自七八个发展中国家。跟他们共同学习,融入到他们的各种文化让我至今受益匪浅。语言固然重要,但是不熟悉一个陌生国度的文化,即使语言可以沟通,也很难理解语言背后更深的内涵和隐讳的东西。人都是不完美的,何况当时我们又都年轻,所以现在回想起因为写报告而产生的冲突,因为琐事发生的口角,因为寂寞而产生的暧昧都是那么自然地可以轻描淡写。唯一不变的是那些年我们因为这些事情转化成的友情。
其次是我的业余足球生涯。临行前我就联络好了不来梅当地的一个业余足球俱乐部。教练特别热情,每次训练比赛都安排队友接送我。艰苦的训练让我塑身几近完美,每周两练一次比赛让我业余生活不再乏味,体能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一个积极结果是医疗保险在德国从来没用过。我今年36岁了,跑步和足球却一直坚持着,合理的运动保障着我健康地每天工作10小时。
还有最受用就是导师的关怀。我的第一份经济学报告第一版非常不成功,差点打退堂鼓退学,我的主管教授是一个典型的德国老头,严谨到批改了我每一页的错误,正是他的严格要求,也帮我养成了至今注重细节和写报告要有科学性的习惯。而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老板,帮我设计了,也部分资助安排了-留学-实习-重新定位的人生路线,也许不久的将来我还有机会与他合作,也许继续不定期探讨各自行业管理内容的大同小异。我很高兴至今我的这些导师还都身体健康,而且我们还都保持联系,对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
比较遗憾的是本科毕业经济还不独立,德国毕业后要履行自己的婚姻承诺,所以没有抓住在德的那段青春周游列国,也许等几年我会带着老婆孩子重访我生活过的地方,和他们一起体验欧洲各地的风土人情,拜访仍然居住在那边的导师、挚友们。
德国留学生活之我在德国留学的这些年,已经做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