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德国生活报告:你不知道的趣味德意志_旅游景点-查字典留学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留学网首页 >> 旅游 >> 旅游景点 >> 留学德国生活报告:你不知道的趣味德意志

留学德国生活报告:你不知道的趣味德意志

发布时间:2015-11-29来源:查字典留学网

留学德国生活报告:你不知道的趣味德意志1

留学德国生活报告:你不知道的趣味德意志

前言

他们本是蛮族,扎根在欧洲大陆的时候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却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抛开沉重的课本,也舍弃条条框框的讲义,想整理一篇自己对德意志民族的体会,给自己的德国留学生活和德语学习做一个总结。这是一件庞杂的工程,语言是有限的,试图用这个有限的工具去诠释一个无限元素构成的民族,恐怕是痴人说梦。但我仍然要写,因为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我记录的绝非理论,而是生命轨迹中的斑斓风景。无关学术,只关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可怕的德语

马克吐温把德语骂得狗血淋头,末了还不忘说一句,这个语言真从世界上消失才好。他的这番嘲骂势必引起所有学德语的人拍手叫好。

每次德国人对我说:中文真难,要记住每个字的四声,这怎么可能呢!我就会回敬说:德语才可怕呢,每个名词都有性别。女人是阴性,男人是阳性倒也算了,凭什么太阳是阴性、月亮是阳性?德国人自己也笑了。要是我得理不饶人,还能接着说:我们中文可灵活了:我爱你,他爱你,他们爱你,就一个爱,没有单数复数,也不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爱得多轻松,你们呢?爱成这么多种形式,累都累死了。德国人便会哈哈大笑,不再抱怨中文复杂了。

其实文章读多了,就知道德国人语言复杂是为了防止写出来的东西让别人有歧义。尝试去寻找其中的关系。德语为什么能成为哲学的语言?我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繁复的性、数、格来堆砌出极为庞大的句子,当你解构剖析之后才知道,这种表达方式杜绝了误解的可能,所以才能承载和传递更深刻的思想。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中国古典哲学的载体就是极为凝练、简短的文言文,被省略的甚至可以是谓语动词。这种区别源于汉族和德意志民族思维方式出发点的不同,简单来说,中国人讲求含蓄,要留给你足够的想象空间,供你玩味,而德国人喜欢把话说全,一个句号结束,你觉得该说的都被他说走了。

记得老师曾这么打过比方:中国人吃饭喜欢用筷子,这么轻轻一夹,就完成了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西方人则没这么好打发,他们左右开工,又是刀来又是叉,把自然之物细细解剖,在这个过程中,人是主体,自然界就是客体。我想,从这番比较重应该能窥探思维方式的不同和语言结构的不同,是异曲同工的吧。

留学德国生活报告:你不知道的趣味德意志2

德国风景

爱管闲事的德国老太

在德国生活久了的中国人,一定有过这种经历:空荡荡的马路上,你看到了红灯,思忖着怎么都不会有车开过,所以就理所应当地穿了过去,却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蹒跚走来一个老太太对你说:哎,没看见啊,是红灯,你这样多危险,要是有转弯的车子怎么办?知道理亏,只好悻悻离去。超市里、公车上,这样的老太太比比皆是。她们在你违规的时候直言相劝,也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耐心解围,丝毫不理会你心里也许早已暗暗嘀咕了一句:老太婆,真是多管闲事!

在我看来,德国的老太太并非多管闲事,她们管的是一种叫做规则或者秩序的东西(die Ordnung),这个东西是德意志人民的命根子,触碰不得,谁要是扰乱了它,德国人跟你没完。年轻人大约是行色匆匆、顾不上管你,但这些不用围着孙子孙女团团转的老太太可有的是时间来管你。

正是德国人的一根筋到底,才创造了地铁没有闸机验票口的神话。你若刚从巴黎去到德国,一定深深惊叹,这里的地铁没有旋转的闸机,也没有开开合合锻炼你反应能力的玻璃门,简单的站台,全开放。按照中国人的逻辑,德国铁道局一定血本无归。但是,他们依然是赢家,因为比车票值钱得多的是人的诚信,也是从日耳曼民族征服罗马帝国以来直到今天都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它叫秩序。偶尔也有搭黑车被随机抽查的检票员查到的倒霉鬼,他们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不仅有DB的不良诚信记录,还有相当于车票价格20倍的罚款,得不偿失。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在众目睽睽之下颜面扫地。

下次,当你在德国倒垃圾、过马路或者在超市里挑东西的时候,请一定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一个拄着拐杖牵着小狗的德国老太太对你说:哎,不是这么做的!

诺基亚的最旧款手机

在北京,地铁上随便哪个人从裤兜里掏出来的手机没准就是Nokia的N系列,喂喂喂叫得仿佛要全世界都知道他有个价格不菲的手机。高峰时间,通勤的人们,一手扶栏杆,另一个手握的也准是手机,或者PSP,或者ipad、iphone、itouch,反正怎么新潮怎么来,打发时间也要往高端里走。不过,您要是去德国的地铁瞅一瞅,决不会相信他们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10倍。不论多年轻多时尚的小伙子小姑娘,他们用手机必定是Nokia最古老的版本,还常常不是彩屏的。最重要的是,根本没有人会用手机来打发时间。不管男女老少,手里捧的一定是书本或杂志,您若多多观察,一定觉得难以置信:这些书不是成功励志类,也不是发财致富类,清一色都是文学历史类。德国的书都比较轻,所以砖头一样的书,也不比一部N系列的手机重。寂静的车厢、安详的神态,全民阅读。这番情景让初来乍到德国的爸爸妈妈十分惊讶,回国之后也一直津津乐道,他们说:德国人就是爱读书啊!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优厚的社会保障体系、避免贫富差异过于悬殊的税收制度让德国人不必疲于奔命,为工作所累,生活是悠闲自得的,所以才有了闲情逸致,在rush hour的车厢里还静静阅读。

到了德国,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一款Nokia的古老版手机,那个N81也锁在了抽屉里,唯有深夜和家里发发短信才拿出来。

德国,德国,高于一切

这原本是德国国歌中的一句,却在二战后被硬生生删掉了。但是能从德国人心里删掉吗?

去年6月世界杯的时候,我在柏林亲历了德国人的热情。大街小巷挂满了三色国旗,如果遇到德国赢了,那球迷们的狂欢真是可以用crazy来形容。走到大街上,他们遇见外国人就要大喊:德国!德国!空荡荡的马路,还把汽车喇叭按得响彻天际,大大的国旗铺满整个前车盖,后视镜上也裹了黑红金三色旗。

我想,德国人爱国爱到了骨子里。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恐怕就是他们压抑在心里不得抒发的感情喷泄而出的大好契机。说压抑,是因为爱国这两个字在德国是敏感词,随随便便说不得。记得魏老师说,他在德国从来没有听到公共场合播放国歌(足球比赛除外),大约只有凌晨的电台里,才播放一曲没有歌词的旋律聊表慰藉吧。

对于爱国这个话题,我想说说德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德语中有一个词汇叫Vergangenheitsbewltigung,我原先一直以为,它的意思就是说,德国人从纳粹执政这段黑暗时期中走出来,使过往之痛痊愈。后来在柏林的Haus der Wannseekonferenz实习的时候才领悟,这个Bewltigung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克服、解决,另一个意思是掌握、熟悉,也就是说,要想克服这段伤痛,就先要熟悉它、掌握它的来龙去脉。不怕揭伤疤,不怕反复琢磨这个伤是怎么来的,等到一切都了然于心,这个伤口才能真正痊愈。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外活动之一就是参观集中营或者二战时期的历史纪念[来源:历山大广场》等等。我难以通过这个小小的章节来谈尽浩瀚德语文学之特征,谨以此东拉西扯的感想,来记录我的思考和拙见吧。

结尾

如此几个角度,洋洋洒洒,还是意犹未尽,总觉得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全都呈现和分享。不过,在读这篇文章之前,若您对德国的理解还只是啤酒、汽车、足球和香肠,而读完之后对德意志三个字有了新的想法,或是对德国产生了兴趣,那就我不枉费我的一番功夫了。需要说明的是,和中国一样,东南西北的人各有特性,难以一概而论,德国人的个性也是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大相径庭的,巴伐利亚人的热情奔放和柏林人的内敛严肃就形成鲜明对比。我所总结的,只是一个大致印象,难免有疏漏和偏颇,恳请朋友们不吝指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