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从多个角度、想之所及地发布了一些留学申请的文章,但是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一些申请的基础理念依然存在误区,这就很可能导致不错的综合条件而申请到次一等的院校、甚至申请“事故”;今天开始,我将系统地、深度谈谈赴海外申请大学时的各项申请细节问题,希望对那些赴美、或者赴其他西方主流英语国家读研究生、本科同学有所帮助……
赴美个人陈述需要破除思维惯性
我国申请者对个人陈述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是以为出国考试分数决定—切;
二是以为个人陈述的写作必须遵照一个固定的模式,
三是以为国外教授对每一封自述信都会从头到尾认真阅读,因此不厌其烦地进行罗列。
针对以上问题,我介绍了自己写作PS(Personal Statement,即个人陈述)的心得,包括题材、内容的组织和写作方法。
最后,我选择了一些原稿及其改后稿,以实例说明我国申请者在英语写作上的一些语言问题。
一、克服思维惯性,认识“包装”的重要性
谈到升学,我国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考试和分数。这与我们自己的经历有关。我们高中毕业时所面对的高考录取制度几乎是完全按照分数来录取,各大学看不见分数后面张三、李四等活生生的人物。除了那一份官方档案能泛泛地证明以往的学习和表现外,主要是通过考试分数来决定考生是否能够得到录取。只要考试分数一过线,一切事情几乎迎刃而解。至于学生在个性、思维和潜力上的差别如何,几乎很少有人顾及。
但国外大学的录取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要着重强调的一点。对于西方大学而言,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方面,他们最看重的还是考试所不能街量的那些素质。对于申请者的考查;除了考试成绩,主要通过申请资料来进行。在认定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资格后,他们更希望全面评估该生的专业水平、成就、抱负和个人品德等等。事实上,由于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申请材料通常成为他们了解申请者的最重要的媒介和手段。尤其最近几年,随着申请者的逐渐增多,拥有一个好成绩已远远不是申请者制胜的关键。对于同一所大学而言,如果两个申请者的考试成绩差别不大,那么,申请材料中所体现的申请者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就成为评审委员会的教授们录取裁断的主要依据。
申请材料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彰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像是申请者的一个替身,代替申请者本人在国外大学评审委员会的成员面前陈述申请者曾经取得过哪些成就,这些成就是怎样取得的,以及他/她现在的能力、未来的打算、面对和战胜挫折的意志和能力等等。在生动的描述中,让个性鲜明的自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对方面前——给对方留下正面并且一定是深刻的印象,这样申请者梦寐以求的奖学金也许就自然收到了。
在这样一场没有时间限制的“开卷考试”中,一份漂亮的申请材料给申请者带来的好运可谓不言而喻;反之,一份糟糕的申请材料对于申请者来说就是贻害无穷。不管你提供的成绩单有多么漂亮,试想一下,对方在不见面的情况下,看着语言拙劣、言之无物的申请材料和个人陈述,在对你英语语言能力大打折扣的同时,他/她会认为:哦,又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最起码他会认为你是个办事不认真的人。于是机会就这样与你失之交臂,在前功尽弃之余,你也只好望国外洋校而兴叹了。(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