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富人俱乐部?_海外趣闻-查字典留学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留学网首页 >> 新闻 >> 海外趣闻 >> 常青藤=富人俱乐部?

常青藤=富人俱乐部?

发布时间:2016-01-05来源:查字典留学网

常青藤=富人俱乐部?1

历经严苛的挑选和考试,许多同学拿到了dream school 的offer,但是我们在怀揣美好梦想的同时,也不禁去思考:“藤校”的学生到底什么样的?

“藤校”学生真实的贫富比例

首先是富家子弟。“藤校”的年度学杂费高达5万至6万美元,对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人们往往听说“藤校”的学费不成问题,只要考上了,不会让你上不起。但实际情况是,名校中需要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学生寥寥可数,反倒是万贯家财者比比皆是.要想挤进“藤校”,学生比拼的己经不是分数,而是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丰富而出色的课外活动成绩。而这些,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少不了金钱的支撑。

判断校园里穷学生比例的最好指数,是拿联邦佩尔助学金Federal Pell Grant的学生比例。它是20世纪1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专为家庭年收入低干45000美元的学生设立的,不用归还的助学金。哈佛、普林斯顿的本科生中,获佩尔助学金的比例不到下7%,就连弗吉尼亚大学,也仅有7.5%。2009年,美国42所招生最挑剔的大学里.40%的学生来自于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在耶鲁,58%的学生不用任何资助,布朗大学为59%.杜克大学是63%。

其次还是富家子弟一一大学预备校学生。前面已提过,美国的大学预备校学杂费动辄一年几万美元,甚至高过许多州立大学,其学生家长绝大多数非富贵。他们有钱请各种家教和升学顾问,可以把学到的各种“少努力考高分”的特长和诀窍从高中带入大学,并且发扬光大;能有比公立高中生更高的考试成绩和更耀眼的课外活动简历、推荐信等。读到这里,想必你会对私立高中大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更深的认识。

第二是体育特长生,即使是这些人中仍有部分是富家子弟.因为各种巨额开销的体育项目,只有经费充足的私立高中才可能开展:如冰球、帆船等。请收费高昂的著名私人教练,更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承担的。

最后是极少数少数族裔中的佼佼者,为洗刷“势利”、”贵族”等美誉,名校每年会招收少量有着传奇式自我奋斗史的穷学生,以点缀其校园的“多样性”。广而告之它们的人才观,维持、强化它们良好的社会形象。人们很容易在报章杂上,见到这些学生的卧薪尝胆经历。

名校的招生政策

名校的收生政策中,有两条对富家子弟有利。2010年出版的《富人有理:大学录取中的校友子弟偏好》一书.对这两条做了充分论述。

Legacy Preferences

其一是美国名校收生中采取的“校友子弟偏好”(Legacy Preferences)政策,这有几分血缘政治的意味。父母来自某校,其子女被该校录取的几率,比普通申请人平均高出20%.所以“藤校”中校友子弟能占到学生比例的10%~25%。哈佛大学招生官员承认,校友子弟占其新生的30%~35%。以普林斯顿为例,其10%左右的录取率,并不是普通申请人能享受到的。

校方的假设是,这么做可以提升校友捐赠。但新的研究对此种推论提出质疑:那些放弃或从不采用这一政策的大学。也同样获得大量校友捐赠。例子包括加州理工(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得州的A&M和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

2011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申请父母的本科母校的孩子被录取的平均几率是其他与该校毫无渊源的学生的7倍。教育专家迈克尔哈维兹(Michael Hurwitz)针对30所招生极挑剔的大学招生过程所做的这项调查研究揭示出“校友子弟偏好”政策,对美国知名大学招生过程的影响已大大加深。

SAT成绩,相距65码的起跑线

其二是SAT成绩.相对于第一条的一目了然,它对富人的偏向隐于暗处。1926年推出时,SAT念在帮助大学招生人员,甄别所有学校和背景的学生中有才华者。如今却恰恰相反,它强化了特权阶层学生津津乐道或享有的有利条件。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的安东尼卡内瓦莱(Anthony Carnevale)和杰夫斯特罗尔(Jeff Strohl)发现.那些条件最差的大学申请人(黑人,上贫困生比例最高的公立高中,家庭低收入,父母高中即辍学)所得分数.平均比那些条件最佳的申请人(白人,私立高中生,富裕,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低784分.这一鸿沟折合近SAT满分2100的1/3.如果说SAT是一场百码冲刺赛,那占尽优势的学生,比赛起点是在65码处,少数族裔是在零码处。

难怪有人会说.SAT分数高低的最佳预测指标.是学生家庭住址上的邮政编码。仅凭学生来自富人区还是穷人区.就能大概了解其标准化考试分数。

名校录取带来的雪球效应

占尽优势的富贵子弟,进入“藤校”后还能继续享受一般大学学生所难以企及的利好条件。招生不那么挑剔的大学,年度经费投入为每位学生12000美元,而最挑剔的大学则高达92000美元,而且还为学生家庭提供更有力的资助。每花在学生身上的一美元,最富裕的10%私立院校.只从学生手里收回两角钱,而最穷的10%的院校,要从学生手里收回7角8分钱。

另外,好学校更能保住自己的学生,同等水平的学生进入好学校和差学校,在好学校里毕业的可能性更大。就将来的收入而言,有研究显示,名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要高出普通高校毕业生15%。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之间,此差别更大。

美国世纪基金会(Century Foundation)200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招生最挑别的大学中,74%的学生来自富裕家庭.只有3%来自社会底层.两相对比.富孩子不可能比穷孩子聪明整整25倍。由此看出,财富和社会关系在美国社会的重要性。

顶级学校的奢侈生活

除学生大多来自殷实之家外,“藤校”本身也是美国高校中的项级富豪。例如,哈佛大学57亿美元的投资,每年获利超过另外6家最富裕大学的投资收益总和,这其中还包括5家“常青藤+”校: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大学。

名校的钱花得有多奢侈?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它花了100万美元.仅为修复其校园内的老建筑“红谷仓”(Red Barn),专供本科生以每月500块的价钱喂养自己的马.还雇了7位专职马夫。耶鲁顺应学生要求,每年花10万美元.为集体宿舍的澡堂提供洗手皂。普林斯顿生孩子的博士生三个月不用干活,校方提供生活费。

2006-2007年度.公立高校有博士学位的全职教授,平均年薪106196美元.只相当上其私校同行的78%。16年前,这一比例是91%。所以,名校在招揽名教授和优秀学生时,有着普通高校不可比拟的优势。

名校也许无关成败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学生还是学校的角度看,“藤校”文化实质上都是富人文化。

名校的高额投入,是否全花在了学生身上?两位美国教授2010年出版的新书《高等教育:大学是怎么浪费我们的银子,耽误我们的孩子,我们能做些什么?》,严厉批评美国高等教育的虚高学费、教授终身制及教学质量下滑。

书中讲到,哈沸每位学生一年125684美元的预算,大部分花在了教授身上:雇研究助手,带薪休假。小小的肯阳学院(Kenyon College),学生2000多,却有着价值为7000万美元的体育中心;教授每学年出现在教室和办公室的总小时数为315小时,平均年收入92100美元.平均每小时挣242美元;耶兽大学教授一年只在教室和办公室累计出现213小时,平均年收入174000美元.平均每小时挣820美元;学生数不到2000的威廉姆斯学院,竟有28支体育校队,光橄揽球队就请了10位教练.而其物理系教授一共才8名.

关上高校毕业生收入这一敏感话题.美国各种媒体、社会组织或机构时常出炉多种排名,共同宣扬上述天之骄子们如何比同龄人挣得多。在本文的以上论述中,也引用过这样的研究成果。但对此问题做了长期跟踪研究的斯特西戴尔(stacey Dale)和阿兰克鲁格尔(AlanKrueger),却提出了不同的论断:那些申请了名校也被名校录取,最终选择其他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收入并不比名校生差。因此,影响一位学生经济收入的主要因素,也许不是某所高校对学生的本科教育,而是学生的个人品质,比起大学招生人员,学生对自己的潜在能力应该有更清楚的认识。

能上名校当然好,上不了名校也用不着垂头丧气。毕竟美国75%的大学生.接受的是公立高校的教育。“藤校”生比例不到总额的1%。响亮光鲜的“藤校”美名,也并不等于成功的康庄大道,更不等于一辈子锦衣玉食的终南捷径。名校的金字招牌固然耀眼,而学生的个人品质和努力程度才是决定性因素。名校毕业生中的成功人士,并不一定是因为名校给他们的教育有多优秀。而是因为这些学生自身所具有、所携带、所挖掘出的优异品格、自信心、学习动力等过人潜力,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把这些潜力发挥到了极致。能否上常春膝、“HYPS”或“大三”、“小三”并不代表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更不等于父母抚育孩子的成功与失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