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长腿叔叔OWEN的新浪博客)
同性之爱,切肤之痛。相爱的伤害,未能一起的缅怀。
《英国病人里》说:in love,there are no boundaries. 爱是一个宽广的含义,也应有着宽广的内涵。
每年例行的纽约同性恋大游行于6月30日在声名远扬的第五大道举行,这次活动旨在让同性恋者获得合法权利及尊严。2013年的游行队伍达到1万多人的规模,在道路两旁观看游行的人据说约200万。
除了盛装打扮的同性情侣、高举彩虹旗帜的支持者之外,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纽约州州长科莫等政界人士也亲临现场。
当天,另一位焦点人物就是84岁高龄的女同性恋伊迪丝·温莎(Edieth Windsor),她发起的“温莎告美国政府”诉讼案,最终告倒了歧视同性婚姻的联邦法律《婚姻保护法》。
我们的世界在不断的进步与革新,所谓的道德文明也应该与时俱进。几千年来的道德枷锁现在试问谁会去背呢?所谓道德,其实是虚无缥缈的,它可以像武侠小说里的六脉神剑,取人性命于无形当中,那是因为你的心里中了道德的降头,完全听它使唤,它要你死你又岂能活。
美国的建国元勋们在《独立宣言》中提到,人人生来平等。在之后两百多年历史里,这个条款并不是被完完全全的实施的,相反,种族歧视等问题一直都是笼罩在美国上空的阴云。但是,美国人能够意识到这些不足,也有人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反抗。
在种族歧视的问题上,帕克斯夫人勇敢的对种族隔离制度说不,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最终使得法院裁定田纳西州的种族隔离制度违宪。
正是因为美国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当歧视或者其他的偏见出现时,只要有人敢于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只要是合法的权益,都会最终得到声援,并且逐渐被社会理解。种族歧视是这样,同性恋这样,艾滋病也是这样。这也许就是美国得以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北欧、北美、澳洲等许多国家与地区,同性恋婚姻已经获得了合法地位。以同性恋为题材的电影也从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制作成为如今世界影坛中蔚为壮观的独特风景线,涌现出许多既叫座又叫好的的影片。
比如乔纳森·德米《费城故事》、《男孩不哭》、法斯宾德的《水手奎莱尔》、张元的《东宫西宫》、大岛渚的《御法度》,张国荣 、梁朝伟、 张震主演的《春光乍泄》以及近期李安的《断背山》,易智言的《蓝色大门》,陈正道的《盛夏光年》,泰国影片《暹罗之恋》等,这些优秀影片或者着力与对社会的批判,或者通过同性恋的题材挖掘人性,或者反应某种社会现象或生存状态,无疑都反映了不同民族独有的同性恋文化及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
《断背山》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是谈及同性恋电影就不可能绕开的话题,本片的原著小说作者是大器晚成的安妮·普洛斯,她从50岁才开始写作,却几乎得过美国所有的文学奖项。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或许你也如我一样,一开始不能理解这句话,看完这部影片,或许你就会明白只需一个字,那就是,爱。
人在年轻的时候,面对感情,往往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存在,或是不能看清这种感情到底是什么?
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有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在小说里青春期的少年们敏感而多情,在电影里青春期的的困惑被用来当作踏入残酷成人世界的洗礼,他们孤独困惑不被人理解,甚至离经叛道,而这一切大都是以青春激斗的形式演绎出来,并且让人无限懊恼。
而,现实的我们并不像电影来得那般轻巧,播完了,就会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