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文化”——这个字眼最早由上世纪中叶非常活跃的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提出。他在《美国枪支文化》一文中详细剖析了美国人爱枪、拥枪、难控枪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考验。
事实上,美国的枪支文化,是由美国早期特殊的历史积淀造就的。可追溯到19世纪60-80年代的西部牛仔时代,后来牛仔时代的结束促成了西部牛仔精神的完全确立。随着美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牛仔文化随文学、电影中的西部牛仔形象逐渐深入人心。牛仔们独特的服装、语言、歌谣、枪文化、决斗方式等经过世人的演绎,成为牛仔文化的标志。牛仔们奋进、开拓的正史野史和传奇故事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内涵,激励着一代代美国人。当时,第一批欧洲人来到北美大陆,社会非常松散,政府还难以为民众提供有效的防卫,最可信赖的就是自身力量,而枪支在保障人身安全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美国在建国之初,曾经对宪法作过一次关键性的补充。共有十条补充条款,它们构成著名的《人权宣言》。《人权宣言》第一条是关于言论和信仰自由,第二条就是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利。枪支,在美国被认为是“秩序的象征和保守主义的图腾”。
但是,20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枪支泛滥已不是简单的枪支文化所能解释的,它已远远超出了枪支文化的范畴。
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无辜遭到枪击,有3万多人被枪打死,平均每天死在枪口下的无辜者有近百人。据统计,美国枪击致人死亡的案件频率是高收入国家的15倍,是北约其他国家的10倍。而枪支泛滥,是美国枪击案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枪支屡禁不止,其原因在于:
1、枪支文化已经融入美国人的血液。美国人对枪有着特殊的感情,美国宪法肯定持枪权,拥有枪械自卫的权利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象征。
2、枪支问题的背后,大都涉及庞大的经济利益。枪支制造商在美国是一股很强的政治势力,甚至能够影响美国总统的选举。因此,即使枪击案频发,民众要求禁枪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美国国会几次都无法通过控制枪支出售的议案。
3、美国社会存在非常强大的支持枪支权利的传统势力。对于众多的枪支权利拥护者来说,拥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与言论自由一样,已被视为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两亿多支枪的拥有者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在选民中也占绝对多数,没有哪个政治人物会轻易地挑战他们的利益。
美国社会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当奥巴马宣布控枪举措后,全美各地买枪者人数大增,一些枪店的“攻击性武器”枪种售罄,买家需等待一年才能到货。仅去年一年,全国步枪协会成员猛增25万人。去年的美国大选年早已表明,全国步枪协会在美国政坛呼风唤雨的能量早已令华盛顿的政客们噤若寒蝉。
在全国步枪协会等游说集团的攻势下,甚至一些美国国会民主党人也表现出退缩。美国国会参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帕特莱希对于举行一系列相关听证会含糊其辞。参院多数党领袖里德公开谈论奥巴马的建议难以在共和党控制的众院获得通过,并对禁止销售攻击性武器表明退却立场。
“枪文化”纠结着“枪政治”。枪声仍不绝于耳,惨案仍将不断发生。
注:【美国全国步枪协会】
有着430万成员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简称NRA)成立于1871年11月17日。位于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沃尔普斯米尔路11250号的深蓝色大厦便是全国步枪协会。
大厦内有一个全国武器博物馆。在这个不准拍照,不准带手机,也不准记笔记的博物馆内,陈列着美国历史各时期及世界各国各类枪支,其中一个角落专门展出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收藏的枪支,提醒着人们美国历史上多位总统均为全国步枪协会会员,也暗示着这一协会迄今仍为美国最为强大的利益游说集团之一。
这一展览表明,美国是一个从建国之初便具有尚武特质的国度。美国公民拥有和携带枪支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在美国殖民开拓、独立战争、西部大开发、地方自治与自卫等历史背景下,拥枪被普遍认为是美国人自由、人权、自卫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长期的枪支文化积淀中,拥枪甚至成为权利和男人气概的象征。美国自二战以来在世界各地的穷兵黩武催化其国内暴力倾向,加之多媒体中各类“超人”血腥暴力的诸般演绎,枪文化在美国大行其道。
全国武器博物馆的入口处在最为醒目处镌刻着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是美国权利法案的一部分。第二修正案全文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对一个自由州的安全实为必要,民众拥有并且携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