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金吉列留学小编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拿到麻省理工学院offer女孩的心声。
这位女孩叫金沐敏,她说:“平时努力和做真实的自己是成功申请的关键。”
在美国,金沐敏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活,她说:“美国高中没有排名,没有人会在学生之间互相比较,这使得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在那里,“学生都很努力地在他们热爱的方面表现出色,用自己的方式变得独特和突出。”
金沐敏(左)参加乐团演出
在申请MIT之前,金沐敏凭借优异的数学竞赛成绩被邀请到MIT参加Math Prize for Girls比赛,那时,她就被那里活泼向上的气氛迷住了。
如果你问一位美国大学招生官,他/她很可能告诉你,成绩和分数很重要,但学校筛选申请人的关键因素在于“匹配度”。金沐敏认为,申请MIT“成绩要好,但不需要太好”,能拿到A+固然好,拿不到也无需焦虑。标准化成绩“过得去就行”,也就是差不多符合大学网站公布的分数要求即可,大学不会仅仅因为SAT成绩低了50分就把学生拒之门外。
对于作文写作,金沐敏认为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让招生官一眼记住的亮点。她说:“招生官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选择那些课程和课外活动,你从中到底学到了什么,你想怎么利用学到的这些东西,以及它们对你的人生、性格有什么改变或影响。”
此外,金沐敏建议准备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学弟学妹,从十一年级春天开始研究大学,从十一年级末就将写作文提上日程,因为你可能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改甚至重写。在十二年级秋季前考完标准化考试,并注意每所大学的截止日期。
MIT的网站上写道,“这所大学的使命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不止一种。”此外,“大学不是一场化装舞会,你不应该装扮成别人。大学4年是让你更有个性的不可替代的机会,你得告诉我们,你准备试一试。”
金沐敏提醒申请者:千万不要将自己包装成你认为大学会喜欢的一类人,因为美国大学挑的不是哪一类人,而是一群各具特色的人。在选择课外活动或者学校的课程时,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否则不仅会疲惫不堪,成绩也不一定理想。
金沐敏说,“在我高中的大部分时间里,MIT并不在我的雷达上。我选了一些有趣又有挑战性的课,在我热爱的活动上花了很多时间,努力从高中经历中得到更多。我相信做自己最重要,因为没有别人在这件事上能比你做得更好”。
在之前的申请过程中,金沐敏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现在,她拿到了MIT的offer,对于未来的道路,她仍然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
金沐敏提醒申请者:不要因为学校有名就贸然申请,也不要因为学校有名就望而却步,因为“上什么大学不会决定你的一生”。她身边有很多她十分尊敬的老师和长辈并不是常春藤学校毕业的,很多优秀的人就读的大学不是人尽皆知的名校。
金沐敏告诉记者,“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但最终作决定的是我们自己,怎样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认为我被大学录取后就变了一个人,我仍然是我,并没有因为被录取而变得更聪明,也不会因为被拒绝就变得更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