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艺复兴时期,它的俗语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特别是抒情诗歌和牧歌体小说更有了迅速的发展。当1896年6月电影传入葡萄牙之后,它的传统文化对促进本国电影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今天,查字典留学网小编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下葡萄牙电影的历史。
电影刚一传入葡萄牙,葡萄牙所拍的一些短片还只局限于模仿卢米埃尔的《火车到站》、《工厂大门》、《街头集锦》等拍摄方法。但,电影很快就受到了本国文化的影响,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影片。根据话剧改编的《狼》(1923),虽然导演里诺卢普是意大利人,但他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葡萄牙的风土人情,被评论界誉为葡萄牙无声电影时期最佳影片之一,这正是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葡萄牙传统文化的影响。
自1931年葡萄牙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来,葡萄牙的电影工作者在探索电影民族化的方面进行了新的努力。广大观众愿意在影片中听到自己的语言、葡萄牙的抒情诗歌。话剧、歌剧中的语言都为电影提供了借鉴的基础。葡萄牙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民族音乐法多也为电影音乐开拓了民族化的道路。民族语言、民族音乐在葡萄牙电影上的出现,激发了观众对本国电影的热爱。
巴罗斯导演的《雷托尔先生的学生》(1935)和《阿拉阿里拉》(1942)都获得了成功。巴罗斯在拍摄《阿拉阿里拉》时,如同他拍摄《海上的玛丽娅》一样,选用的演员都是渔民(只用了一个职业演员)。这种冒险使用非职业演员的拍摄方式,体现了导演对于在银幕上真实地表现生活的刻意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紧随其后,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又向世界影坛发起了新的冲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为已经相当消沉的葡萄牙电影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一些在政治上不满萨拉查独裁统治、立志革新的葡萄牙电影工作者振奋起来。1962年,青年导演费尔南多洛佩斯发表了题为《葡萄牙零年》的文章。而后,电影理论家巴蒂斯塔巴托斯又发表了《我们从零走向希望、从希望走向成功》的文章。这两篇文章详尽分析了葡萄牙电影落后的状况。文章的发表,犹如划破夜空的信号弹,预示了葡萄牙影坛将出现新的局面。
此时,一些热衷于电影文化的小组纷纷成立,他们聚集在一起,探讨怎样改变葡萄牙电影落后的现状,以及如何对电影进行革新。他们为能产生真正的民族电影而寻找出路。这些立志改革葡萄牙电影的人大多在法国、英国学习过电影或从事电影评论工作,他们熟知世界电影的发展趋势,了解葡萄牙电影落后的结症所在。他们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颇深,准备在葡萄牙拍出一批反葡萄牙传统电影的影片。这种改革葡萄牙电影的热潮,被葡萄牙评论界称为葡萄牙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