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教育局▲涟水教育网网址:
涟水县教育局 涟水教育网(高考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成绩查询、试题答案、职位表、招考简章、录取分数线等最新高考信息和资源)
点击网址查看
淳朴而清新的涟水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人文优势,尤其是重教兴学之风渊源久长,自古以来就名人雅士迭出,素有“穷读书,苦上学”之佳传和“安东出才子”之 美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涟水全县只有中学2所14个班528名学生小学448所558个班32490名学生。1958年“大跃进”时,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中、小学激增至650所,在校生数达 84560 人。同年创办了涟水县职业中学、涟水县师范学校、涟水县医科大学(次年改为涟水县卫生学校)、涟水县农业大学(次年改为涟 水县农业专科学校)。此外,还开办了各类职工夜校、业余技校等为成人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文化大革命”期间,涟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教师队伍被削弱,教学秩序遭到破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跌入历史低谷之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涟水的教育事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到1985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普及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和毕业率,都达到或超过省平均指标,成为淮阴市首批获得省颁“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的单位。1992年全面实施五年制义务教育,1996年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93年涟水县中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中学,1996年涟水县高级职业中学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995年全县扫除文盲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到2002年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37所,其中:大学1所,省市重中4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2所,中专1所,初中37所,小学319所,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全县在校学生19.98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2.32万人,中学在校生5.63万人,大学、中专及其它类学生0.35万人,在园幼儿1.5万人。至此,涟水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涟水教育做大、做优、做强,打造全国教育品牌,涟水县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博采先进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特色之路。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能立足县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举措,教育要有新面貌”的要求,以“凝心聚力抓改革,矢志不渝求发展”的精神, 确立建设教育大县和教育城的宏伟奋斗目标。面对县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充分利用传统优势和海外关系优势,制定了“用足财力、借助外力、调动民力、挖掘潜力、增强活力”的教育发展思路。以提高办学效益,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宗旨,大力引进外资,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本着“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原则,全面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产业化、现代化、优质化进程。全县近 5 年共撤并初中 10 所、小学 385 所,使初中降至 32 所,小学降至 110 所,从而彻底告别了村村办小学的历史。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 5 亿多元,仅城区 5 年就投入 3 亿多元,兴建 7 所现代化学校,形成了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公办民助学校、民办公助学校并存的新格局,同时初步形成了教育城和教育大县的基本格局,为向教育强县阔步迈进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涟水教育已经成为本县对外开放的窗口。
目前,全县以炎黄大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园区,以涟水中学和郑梁梅高中为核心的中等教育园区,以郑梁梅初中、圣特外国语学校、怀文外国语学校、实验小学、郑梁梅小学、南门小学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园区,以实验幼儿园、向阳幼儿园为核心的幼儿教育园区等“五大教育园区”已经形成。城区在校生总数达 4 万余人,占城区人口总数的 31.5 ℅ ;教育城的强势阵容已基本形成,带动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使县城面积由原来的 6.5 万平方公里扩大到 50 多平方公里,人口由 5 万多人增加到 11 万多人,提升了房地产开发的旺气,拉动了投资、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强化质量管理,使全县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至 2004 年,万人本科上线数、达线率、达线总数、人均总分四项指标连续三年全市第一。普通高校对口招生参考人数、达线数、本科达线数连续六年全市第一。使涟水在教育强县的征途上阔步迈进。“五大教育园区”和已在全县形成的高、普、职、成、幼“五大联动”发展的教育体系,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四步并举” 的办学体制的良性运转,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必将使涟水县城成为名符其实的教育城,使涟水县发展成为苏北第一流的教育大县、教育强县,使涟水教育成为教育园地里的艳丽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