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英文译名“伤不起”
据《新京报》报道,最近有网友反映,中央民族大学的英文译名将“民族”的原英译nationalities,用汉语拼音“minzu”替代了,并且被网友质疑翻译得是否准确。多位中央民大学生称,学校3年前校名英译为“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后来才被更改为“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而当被问到易名的原因时,该校学生则表示:“不清楚为什么用拼音替代,可能在国外不易理解吧。”
无独有偶,同样将“民族”英译为“minzu”的还有贵州民族大学。该校是今年5月将其英文译名由原来的“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更改为“Guizhou Minzu University”。校方给出了下列若干理由:一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大学和大企业在自己的英语名称里加入中国元素是一种趋势;二是作为民族大学龙头的中央民族大学率先垂范,兄弟民族院校跟着改名也是顺理成章;三是用“nationality ”容易导致概念含混,一不小心就会翻译成“国籍大学”或“部落大学”等。
但是在笔者看来,贵州民族大学在上面罗列的种种“理由”显然是不足以自圆其说。若是想体现中国元素,那为何该校的译名不全部汉语拼音化呢(如:Guizhou Minzu Daxue)?难道中央民族大学改用“minzu ”,其他民族大学也应该跟着改吗? 除非是搞笑或恶搞,难道真的会有具备一定中英翻译水平的人会不小心将“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翻译成“国籍大学”或“部落大学”吗?
后来,笔者就“minzu university”译名之事咨询了一些英美人士,他们都不知道其中的“minzu”是什么意思,甚至还有人以为是人名。可见,这种用汉语拼音来替代英语词语的做法可能会给对外交流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尴尬或误会。在高校英文译名中,用汉语拼音来替代表示行业或学科性质的英语词语的做法实在令人纠结。
在此笔者建议:将“民族大学”英译为“university for ethnic minorities”或“university for minority nationalities”。这样既可以给出民族大学的准确译名,又可以体现这类大学的根本主旨和办学特色。一举几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用汉语拼音来代替英语词语的高校还有东北电力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其英文译名分别为“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和“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他们把“电力”英译成“dianli”,把“航空”英译成“hangkong”。在此笔者建议:将“电力大学”英译为“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将“航空大学”英译为“university of aviation ”。
近年来,许多中国高校都对原来的英文译名进行更改,其理由不乏显准确、自信、实力之语。有些译名改得不错,而有些译名却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好的英文校名,既可以彰显学校的特色和面向世界的特点,也体现了学校的开放精神;但是差的英文校名,反映出学校的不自信、欠实力,以及狭隘的精神;错误的英文校名,更是显露出学校的英语水平不高,以及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总而言之,一所高校,要想被世界认同,被人们记住,应该着眼于人才培养、学术水平和校风建设,用成绩来筑就自信并彰显实力,而不是动辄拿校名更改来说事。(梁信)